2025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最新排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全国排名第389位,仅次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内排行第50名,仅次于北京印刷学院;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128名,仅次于北京印刷学院。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27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78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理工 | 省属 |
2023 | 278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理工 | 省属 |
2022 | 285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理工 | 省属 |
2021 | 267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理工 | 省属 |
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0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06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理工 | 省属 |
2023 | 330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理工 | 省属 |
2022 | 334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理工 | 省属 |
2021 | 318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理工 | 省属 |
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北京市内高校排名中,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排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之上,仅次于北京印刷学院,排第50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49 | 北京印刷学院 | 理工 | 北京 大兴区 | 省属,研究生院 | 公办 |
50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理工 | 北京 大兴区 | 省属 | 公办 |
51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政法 | 北京 海淀区 | 国重点 | 公办 |
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仅次于北京印刷学院,排名第128位,排在闽江学院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27 | 北京印刷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省属,研究生院 | 公办 |
128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 大兴区 | 省属 | 公办 |
129 | 闽江学院 | 福建 福州市 | 省重点 | 公办 |
四: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78年,200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坚持创新驱动,有组织科研量质齐升。主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一线开展应用型研究,投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行业学会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有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氢能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23年,省部级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科研成果奖励同比增长25%,竞争性科研经费到账破亿、同比增长28%。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等近200项,在医药健康、城市能源安全运行、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疫情防控、轨道交通建设、油气资源开发等。
学校是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市级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现有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1个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