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医科大学最新排名:中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第85位,仅次于天津医科大学;辽宁省内排行第3名,仅次于东北大学;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7名,仅次于天津医科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中国医科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中国医科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中国医科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中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5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54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2023 | 70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2022 | 66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2. 中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0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01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2023 | 108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2022 | 110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2021 | 91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3. 中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中国医科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2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121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2022 | 112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2021 | 106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保研 |
二:中国医科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辽宁省内高校排名中,中国医科大学排在东北财经大学之上,仅次于东北大学,排第3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 | 东北大学 | 理工 | 辽宁 沈阳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3 | 中国医科大学 | 医药 | 辽宁 沈阳市 | 保研 | 公办 |
4 | 东北财经大学 | 财经 | 辽宁 大连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公办 |
三:中国医科大学在医药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医药类高校排行中,中国医科大学仅次于天津医科大学,排名第7位,排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之上。
医药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6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7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保研 | 公办 |
8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公办 |
四:中国医科大学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正副部长1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2人、特岗学者3人;国家“优青”1人,海外“优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5人;“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2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3人次,辽宁省优秀专家2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1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4人次;“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6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青年拔尖人才24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30人,辽宁省黄大年教师团队3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3人、千人层次125人。在中华医学会担任主任委员1人,候任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5人;现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10人。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14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开展了125项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研究生”和“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被评为“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与人社部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开展“国际医护人才与技能交流培养项目”。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签约院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4项、“促进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拉美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项。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57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52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派出赴也门队员近400人,赴冈比亚和肯尼亚队员41人。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德国等15个国家、48个医学教育机构,于2018年5月26日在沈阳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扩展至23个国家86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