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扬州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2025-2022最新)

更新:2024-12-10 19:36:46 赶考猫

2025年,扬州大学最新排名:扬州大学全国排名第95位,仅次于湖南师范大学;江苏省内排行第12名,仅次于南京医科大学;全国综合类高校排名第41名,仅次于云南大学。

扬州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扬州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扬州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扬州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扬州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扬州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82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82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02381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02279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02177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 扬州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扬州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66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66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02368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02268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02171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3. 扬州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扬州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18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3118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022114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2021118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综合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

二:扬州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江苏省内高校排名中,扬州大学排在江苏大学之上,仅次于南京医科大学,排第12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11南京医科大学医药江苏 南京市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101计划公办
12扬州大学综合江苏 扬州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公办
13江苏大学综合江苏 镇江市国重点,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三:扬州大学在综合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综合类高校排行中,扬州大学仅次于云南大学,排名第41位,排在江苏大学之上。

综合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40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市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公办
41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省属公办
42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市国重点,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四: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19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6200多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4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10个,“十四五”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900多人,医护人员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15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含青年)11人、B类入选者9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4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