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名第几位(2025-2022最新)

更新:2024-12-08 19:31:14 赶考猫

202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新排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名第78位,仅次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湖北省内排行第7名,仅次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25名,仅次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名第几位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年全国排名第61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6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35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25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14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年全国排名第75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7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36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26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17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名历年表(QS版)

按Q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年全国排名第29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22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年全国排名第27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32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22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12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湖北省内高校排名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在武汉科技大学之上,仅次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排第7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综合湖北 武汉市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公办
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湖北 武汉市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8武汉科技大学理工湖北 武汉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仅次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排名第25位,排在浙江工业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2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 青岛市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2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市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26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万人,包括本科生1.9万人、硕士研究生1.2万人、博士研究生0.2万人,其中国际学生0.1万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2万余人。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完善“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夯实“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本研融合,跨学科培养、跨平台培养、跨文化培养”的“三融三跨”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造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HCUG2),牵头组建了“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联盟”,成立了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学校学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涌现了一批以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袁复栋、陈晨、王奉宇,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翁新强、韩磊、王奉宇等为代表的优秀学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