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创办于2000年。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3729名新生,涉及17个省市,那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二)理科397分、文科448分,云南省(本二)理科420分、文科481分,山西省(本二C)文科434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397 | 396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463 | 459 |
新疆 | 本二 | 理科 | 313 | 262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20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48 | 428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457 | 457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81 | 480 |
山西省 | 本二C | 文科 | 434 | 446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广东省(本科)历史类466分、物理类477分,贵州省(本科)物理类384分、历史类445分,江苏省(本科)物理类467分、历史类478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7 | 465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8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97 | 370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7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75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84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5 | 448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38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2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7 | 462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6 | 462 |
福建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57 | 431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29 | 421 |
广东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6 | 428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03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45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1 | 449 |
湖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0 | 438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1 | 463 |
江苏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8 | 478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1段)综合类456分、浙江省(2段)综合类482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56 | 444 |
浙江省 | 2段 | 综合类 | 482 | 269 |
附: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园林城市,素有“五省通衢”美誉的江苏省徐州市。学院现有潘安湖、泉山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面积41万余平方米。主校区(潘安湖校区)位于徐州市重点打造的核心科教创新区,紧邻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潘安湖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设施完善。
学院依托江苏师范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学科、教学优势,秉承“崇德尚能,明志笃行”院训精神,锚定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发展为导向,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彰显办学特色,加快提升办学水平,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学院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产学融合协同育人”优秀案例20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节水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院现设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其中,自动化、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融工程、市场营销5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23个专业共享江苏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优质资源。学院面向江苏、浙江、山东等18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500余人。现拥有3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专任教师获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5人,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等多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出版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建有电气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等专业实验室61个,基础科学实验室53个,以及功能完备的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动中心、现代化图书馆,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