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创办于1995年,学校现有1个省级(直辖市)专业,1个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3367名新生,涉及24个省市,那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二)理科450分、文科445分,宁夏(本二)理科392分、文科453分,青海省(本二)理科339分、文科403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50 | 396 |
内蒙古 | 本二A | 理科 | 367 | 360 |
宁夏 | 本二 | 理科 | 392 | 371 |
青海省 | 本二 | 理科 | 339 | 325 |
山西省 | 本二C | 理科 | 396 | 418 |
陕西省 | 本二 | 理科 | 431 | 372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477 | 459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37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45 | 428 |
内蒙古 | 本二A | 文科 | 387 | 381 |
宁夏 | 本二 | 文科 | 453 | 419 |
青海省 | 本二 | 文科 | 403 | 382 |
山西省 | 本二C | 文科 | 414 | 446 |
陕西省 | 本二 | 文科 | 446 | 397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480 | 457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507 | 48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福建省(本科)历史类439分、物理类486分,贵州省(本科)物理类422分、历史类471分,河北省(本科)物理类478分、历史类484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1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463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6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17 | 370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4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16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22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8 | 448 |
黑龙江省 | 本科 | 物理类 | 360 | 360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4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9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2 | 448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4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1 | 462 |
重庆市 | 本科 | 历史类 | 442 | 428 |
福建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39 | 431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21 | 421 |
广东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8 | 428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21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1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4 | 449 |
黑龙江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15 | 410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3 | 463 |
辽宁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27 | 400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四川工业科技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1段)综合类444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44 | 444 |
附: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简介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享有“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美称的德阳市,占地面积2432.4亩。
办学定位清晰准确,应用专业特色鲜明。学校坚持“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服务面向定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设有智能制造与车辆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10个二级学院,70余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近3万人。
培养目标精准笃定,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秉持“以担当社会责任的教育,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办学理念,“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四新”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产教融合纵深推进,服务区域发展到位。学校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校建有12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83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顾秉林院士工作室、车辆工程研究所、建筑工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北京昆仑三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3D技术产业学院、与金蝶集团建立智能财务产业学院、与四川长虹集团共建长虹产业学院;与中国摔跤协会签订唯一高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训练、竞赛、培训”基地;与四川省足球协会共建四川龑江足球竞训基地,全力构筑四川足球人才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