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合肥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合肥工业大学?2025年合肥工业大学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合肥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643分、历史类607分。
2、在外省:在青海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49分、文科468分;在江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607分、历史类593分;在北京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599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合肥工业大学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合肥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合肥工业大学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物理类 | 643 | 6733 | 465 |
历史类 | 607 | 2769 | 462 | |
北京(本科) | 综合类 | 599 | 10980 | 434 |
重庆(本科) | 物理类 | 591 | 16151 | 427 |
福建(本科) | 物理类 | 624 | 8019 | 449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584 | 7823 | 370 |
历史类 | 578 | 1561 | 421 | |
广东(本科) | 物理类 | 605 | 18816 | 442 |
历史类 | 582 | 5973 | 428 |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588 | 10680 | 371 |
历史类 | 586 | 2285 | 400 |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569 | 17623 | 380 |
历史类 | 586 | 2877 | 442 |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659 | 4256 | 483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67 | 39432 | 448 |
历史类 | 603 | 3882 | 449 | |
河南(本一) | 理科 | 605 | 20456 | 511 |
文科 | 577 | 5265 | 521 | |
黑龙江(本科) | 物理类 | 584 | 11885 | 360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616 | 11058 | 437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611 | 10382 | 422 |
历史类 | 583 | 3781 | 438 |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607 | 8717 | 448 |
历史类 | 593 | 2520 | 463 | |
江苏(本科) | 历史类 | 593 | 5365 | 478 |
物理类 | 625 | 14593 | 462 | |
辽宁(本科) | 物理类 | 555 | 29542 | 368 |
内蒙古(本一A) | 理科 | 512 | 18725 | 471 |
内蒙古(本一B) | 理科 | 481 | 26222 | 471 |
宁夏(本一) | 理科 | 498 | 5138 | 432 |
青海(本一) | 理科 | 449 | 4694 | 343 |
文科 | 468 | 1808 | 411 |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576 | 42779 | 444 |
山西(本一A) | 理科 | 554 | 21757 | 506 |
文科 | 561 | 2354 | 516 | |
山西(本一A1) | 理科 | 551 | 22965 | 506 |
陕西(本一) | 理科 | 578 | 14038 | 475 |
上海(本科) | 综合类 | 548 | 8178 | 403 |
四川(本一) | 理科 | 607 | 21956 | 539 |
文科 | 572 | 4939 | 529 | |
天津(本科A) | 综合类 | 615 | 8391 | 475 |
新疆(本一) | 理科 | 458 | 8903 | 390 |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368 | 4986 | 390 |
文科 | 392 | 1173 | 425 | |
云南(本一) | 理科 | 587 | 11249 | 505 |
文科 | 599 | 3396 | 550 | |
浙江(1段) | 综合类 | 623 | 31155 | 492 |
三、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9项。4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5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4万余人,有95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荣获“互联网+”金奖、“挑战杯”金奖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学校连续多年居《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各项榜单前列,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100中位列第8位。
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