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创办于1945年,是211、双一流建设大学,学校现有13个国家级专业,7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5316名新生,涉及30个省市,那合肥工业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合肥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一)理科605分、文科577分,内蒙古(本一B)理科481分,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368分、文科392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一 | 理科 | 605 | 511 |
内蒙古 | 本一B | 理科 | 481 | 471 |
宁夏 | 本一 | 理科 | 498 | 432 |
青海省 | 本一 | 理科 | 417 | 343 |
山西省 | 本一A1 | 理科 | 551 | 506 |
陕西省 | 本一 | 理科 | 515 | 475 |
四川省 | 本一 | 理科 | 539 | 539 |
新疆 | 本一(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368 | 390 |
云南省 | 本一 | 理科 | 555 | 505 |
河南省 | 本一 | 文科 | 577 | 521 |
青海省 | 本一 | 文科 | 468 | 411 |
山西省 | 本一A | 文科 | 561 | 516 |
四川省 | 本一 | 文科 | 572 | 529 |
新疆 | 本一(单列类外语) | 文科 | 392 | 425 |
云南省 | 本一 | 文科 | 576 | 550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584分,湖北省(本科)物理类584分,湖南省(本科)物理类565分、历史类575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93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591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86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0 | 370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67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34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28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67 | 448 |
黑龙江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84 | 360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84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65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79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601 | 462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55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98 | 462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67 | 421 |
广东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71 | 428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75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77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603 | 449 |
湖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75 | 438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86 | 463 |
江苏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87 | 478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北京市(本科)综合类591分、海南省(本科)综合类650分、山东省(1段)综合类574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北京市 | 本科 | 综合类 | 591 | 434 |
海南省 | 本科 | 综合类 | 650 | 483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574 | 444 |
上海市 | 本科 | 综合类 | 520 | 403 |
天津市 | 本科A | 综合类 | 602 | 475 |
浙江省 | 1段 | 综合类 | 623 | 492 |
附: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400余人,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多人,“斛兵学者”“黄山学者”岗位人才200多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9项。4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5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4万余人,有95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荣获“互联网+”金奖、“挑战杯”金奖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学校连续多年居《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各项榜单前列,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100中位列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