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昌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西昌学院?2025年西昌学院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西昌学院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西昌学院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四川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07分、文科508分。
2、在外省:在内蒙古(本二A)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376分;在重庆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93分、历史类498分;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62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西昌学院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西昌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西昌学院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历史类 | 499 | 29730 | 462 |
物理类 | 498 | 128322 | 465 | |
重庆(本科) | 物理类 | 493 | 64680 | 427 |
历史类 | 498 | 15290 | 428 | |
福建(本科) | 历史类 | 466 | 19029 | 431 |
物理类 | 517 | 62513 | 449 |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457 | 51341 | 370 |
历史类 | 459 | 15832 | 421 | |
广东(本科) | 物理类 | 520 | 114745 | 442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448 | 94685 | 371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75 | 69593 | 380 |
历史类 | 491 | 22220 | 442 |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564 | 19597 | 483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08 | 110329 | 448 |
历史类 | 509 | 32935 | 449 | |
河南(本二) | 理科 | 462 | 212758 | 396 |
文科 | 498 | 39680 | 428 |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494 | 94438 | 437 |
历史类 | 487 | 25815 | 432 |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473 | 122097 | 422 |
历史类 | 478 | 34594 | 438 |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506 | 79928 | 448 |
历史类 | 505 | 28610 | 463 | |
江苏(本科) | 物理类 | 492 | 155088 | 462 |
历史类 | 506 | 38000 | 478 | |
辽宁(本科) | 历史类 | 454 | 17795 | 400 |
物理类 | 458 | 73329 | 368 |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376 | 57475 | 360 |
青海(本一) | 理科 | 347 | 16949 | 343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462 | 273730 | 444 |
陕西(本二) | 理科 | 440 | 85483 | 372 |
文科 | 462 | 22428 | 397 | |
四川(本二) | 理科 | 507 | 125728 | 459 |
文科 | 508 | 33589 | 457 | |
云南(本二) | 理科 | 475 | 66771 | 420 |
文科 | 492 | 39016 | 480 | |
浙江(1段) | 综合类 | 527 | 137540 | 492 |
三、西昌学院简介
西昌学院位于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学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应用办学源远流长,实践育人特色鲜明。几经变迁,2003年教育部批准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西昌学院。学校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省、部、委共建高校。2022年,学校被增列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受援高校,由中国农业大学对口支援。现有安宁、邛海两个校区,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45.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9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1亿元,纸质图书250.66万册,数字资源量1036.97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8365人。
特色科研,有声有色。学校以特色资源研究为重点,是地方资源开发的研究基地。学校现有各级科研平台40个,重点开展以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主的科学研究。获国家级项目立项39项,省、州科技进步奖68项,获省级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18项,选育作物新品种28个,获得国家专利36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4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24项。学校被授予“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基地。依托“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团结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在彝族母语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方面全国领先。先后获“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