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州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广州大学?2025年广州大学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广州大学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广州大学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广东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62分、物理类562分。
2、在外省:在山西省(本一B)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29分、文科537分;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63分、历史类586分;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501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广州大学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广州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广州大学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历史类 | 580 | 6418 | 462 |
物理类 | 587 | 33740 | 465 | |
重庆(本科) | 历史类 | 557 | 5185 | 428 |
物理类 | 573 | 23029 | 427 | |
福建(本科) | 历史类 | 563 | 3979 | 431 |
物理类 | 598 | 16767 | 449 |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546 | 17010 | 370 |
历史类 | 544 | 3744 | 421 | |
广东(本科) | 历史类 | 562 | 10765 | 428 |
物理类 | 562 | 55732 | 442 |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569 | 17385 | 371 |
历史类 | 573 | 3447 | 400 |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85 | 62119 | 380 |
历史类 | 545 | 7962 | 442 |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650 | 5072 | 483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63 | 43129 | 448 |
历史类 | 586 | 6738 | 449 | |
河南(本一) | 理科 | 586 | 34230 | 511 |
文科 | 567 | 7469 | 521 | |
湖北(本科) | 历史类 | 574 | 5193 | 432 |
物理类 | 591 | 21997 | 437 | |
湖南(本科) | 历史类 | 574 | 5010 | 438 |
物理类 | 577 | 24652 | 422 | |
江西(本科) | 历史类 | 578 | 4459 | 463 |
物理类 | 579 | 20105 | 448 | |
江苏(本科) | 历史类 | 565 | 12898 | 478 |
物理类 | 572 | 56323 | 462 | |
辽宁(本科) | 物理类 | 518 | 44818 | 368 |
历史类 | 556 | 5434 | 400 | |
内蒙古(本一A) | 理科 | 489 | 24172 | 471 |
文科 | 514 | 3990 | 478 | |
宁夏(本一) | 理科 | 438 | 13162 | 432 |
文科 | 499 | 3256 | 496 |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547 | 79858 | 444 |
山西(本一B) | 理科 | 529 | 32599 | 506 |
文科 | 537 | 4764 | 516 | |
上海(本科) | 综合类 | 501 | 19243 | 403 |
四川(本一) | 理科 | 602 | 24964 | 539 |
文科 | 567 | 5934 | 529 | |
新疆(本一) | 理科 | 458 | 8903 | 390 |
文科 | 477 | 1909 | 425 | |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370 | 4795 | 390 |
文科 | 388 | 1252 | 425 | |
云南(本一) | 理科 | 564 | 18967 | 505 |
文科 | 587 | 5210 | 550 |
三、广州大学简介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和新农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的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基础学科支撑能力;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强化交叉融合,增创和形成新工科优势。现已形成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地学、农业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20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土木工程和化学工程进入世界排名前百强;27个学科上榜软科2023“中国最好学科”,其中2个位列全国前12%、7个位列全国前20%。学校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主榜第98位,自2020年以来一直稳居国内百强;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63位、中国内地高校第78位;在2024-2025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71位;在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801-1000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文体艺语劳”5个公共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现有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覆盖率达100%。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教学团队;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广大“金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9门、省级系列精品课程73门,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互联和学分互认课程200门。“减震防灾教师团队”和“数学教育教师团队”入围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入选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总体去向落实率为9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