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北京建筑大学全国排名(2025-2022最新排名)

更新:2024-12-04 18:59:52 赶考猫

2025年,北京建筑大学最新排名:北京建筑大学全国排名第216位,仅次于三峡大学;北京市内排行第33名,仅次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62名,仅次于江西理工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全国排名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北京建筑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北京建筑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北京建筑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北京建筑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建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57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157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3133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2133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1125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 北京建筑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北京建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83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183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3195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2182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1183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3. 北京建筑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建筑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89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3189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二:北京建筑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北京市内高校排名中,北京建筑大学排在中央音乐学院之上,仅次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排第33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3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经北京 丰台区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33北京建筑大学理工北京 大兴区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34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北京 西城区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省部共建公办

三:北京建筑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北京建筑大学仅次于江西理工大学,排名第62位,排在武汉工程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61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62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大兴区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63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市省属,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四:北京建筑大学简介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拥有近千余亩美丽校园。西城校区占地167亩,大兴校区占地96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9.02万平方米。两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到不同的建筑特色与魅力。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9万册、在线阅览的电子图书190万册,大型开放的电子文献数据库63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较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坚持瞄准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成立服务首都功能定位领导小组,发布《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服务北京建设人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承接天安门城楼修缮、大兴机场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冬奥会开闭幕式专项技术攻关与冬奥文化创意设计等服务重大需求项目。助力首都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承担金科新区建设等综合整治与改造提升项目。积极投身城市副中心建设,承担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历史空间活化利用、道路交通规划等项目。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需求,完成韧性城市建设、空间布局优化、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举办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项目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设计下乡服务项目获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

百余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坚毅笃行、诚信朴实、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9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70多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袁炳麟、高士国、赵冬日、罗玲、包琦玮、沈小克、杨伯钢、刘桂生、胡越、张宇、马海志,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