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淮阴工学院排名全国第几位(2024-2022最新排名表)

更新:2024-06-09 10:24:46 赶考猫

2024年,淮阴工学院最新排名:淮阴工学院全国排名第457位,仅次于盐城工学院;江苏省内排行第35名,仅次于盐城工学院;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138名,仅次于盐城工学院。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淮阴工学院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淮阴工学院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淮阴工学院排名全国第几位(2024-2022最新排名表)

一:淮阴工学院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淮阴工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淮阴工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02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302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2023293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2022300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2021297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2. 淮阴工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淮阴工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39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339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2023351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2022389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2021339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3. 淮阴工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淮阴工学院2023年全国排名第275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3275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理工省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二:淮阴工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4)

在江苏省内高校排名:淮阴工学院排在江苏理工学院之上,仅次于盐城工学院,排第35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34盐城工学院理工江苏 盐城市省属,研究生院公办
35淮阴工学院理工江苏 淮安市省属公办
36江苏理工学院理工江苏 常州市省属,研究生院公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详见:江苏高校排名一览表(江苏省大学排行榜2024最新名单)

三:淮阴工学院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4)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淮阴工学院仅次于盐城工学院,排名第138位,排在江苏理工学院之上。

理工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137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市省属,研究生院公办
138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市省属公办
139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市省属,研究生院公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四:淮阴工学院简介

淮阴工学院坐落于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应用特色鲜明的省属本科院校。现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和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高校,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百城千校”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本科分会副理事长单位,苏台青年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副会长单位。近3年,在全省年度综合考核中,学校两次获评第一等次、校领导班子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

学校已自主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年,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材料与化工、交通运输、农业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获批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5个,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2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化工领域顶级期刊。近5年,学生获“创青春”国赛金奖1项、铜奖3项、“互联网+”国赛银奖2项、铜奖4项、“挑战杯”国赛银奖、铜奖、三等奖各1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7300余项,位列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竞赛近五年排行榜第262名,2022年位列第146名。考研录取率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连续多年获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省学生资助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和省精准资助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深入推进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1111”工程,积极实施“跨江发展,向南图强”战略,全方面深化与江苏省各县区融合发展,自2017年以来,共签订合作项目2000余项,科研合作经费超5亿元。学校高教研究所获评“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苏北发展研究院获批“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库100强,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市主要领导批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