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兰州文理学院最新排名:兰州文理学院全国排名第775位,仅次于忻州师范学院;甘肃省内排行第15名,仅次于兰州工业学院;全国综合类高校排名第211名,仅次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兰州文理学院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兰州文理学院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兰州文理学院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兰州文理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兰州文理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55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553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省属 |
2023 | 540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省属 |
2022 | 560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省属 |
2021 | 512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省属 |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2. 兰州文理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兰州文理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422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422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省属 |
2023 | 434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省属 |
2022 | 437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省属 |
2021 | 426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省属 |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二:兰州文理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4)
在甘肃省内高校排名:兰州文理学院排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之上,仅次于兰州工业学院,排第15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4 | 兰州工业学院 | 理工 | 甘肃 兰州市 | 省属 | 公办 |
15 | 兰州文理学院 | 综合 | 甘肃 兰州市 | 省属 | 公办 |
16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师范 | 甘肃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省属 | 公办 |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详见:甘肃高校排名一览表(甘肃省大学排行榜2024最新名单)
三:兰州文理学院在综合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4)
在综合类高校排行中:兰州文理学院仅次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排名第211位,排在河池学院之上。
综合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10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 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 | 省部共建 | 公办 |
211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兰州市 | 省属 | 公办 |
212 | 河池学院 | 广西 河池市 | 省属 | 公办 |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四:兰州文理学院简介
兰州文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0年创立的甘肃教育学院和1985年创办的甘肃联合大学,2011年甘肃省艺术学校并入。学校是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教育部确定的中国传媒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基地,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示范院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900余人,专任教师60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17人,占专任教师的52.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477人,占专任教师的78.5%。学校实施雁苑人才工程,外引内培结合,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聘请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著名书画家、著名作家、戏曲“梅花奖”得主等14位行业领军人才为驻校专家,聘请了100余名各行业、各学科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担任特聘教授。2020年以来,教师队伍屡获殊荣,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1人,教育部新一届教指委委员2人,甘肃“十大陇人骄子”1人,省领军、省“四个一批”专家等各类省级荣誉称号获得者49人。
面向未来,兰州文理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应用为主、产教融合,学以致用、服务地方,坚持需求导向,走内涵式、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大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