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政法大学最新排名: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排名第70位,仅次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内排行第17名,仅次于北京化工大学;全国政法类高校排名第1名。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中国政法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中国政法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中国政法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5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54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023 | 50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022 | 46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 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中国政法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7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71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023 | 72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022 | 63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021 | 57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3. 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QS版)
按Q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中国政法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第67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67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024 | 67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023 | 66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2022 | 54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政法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二:中国政法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北京市内高校排名中,中国政法大学排在北京工业大学之上,仅次于北京化工大学,排第17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6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北京 朝阳区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公办 |
17 | 中国政法大学 | 政法 | 北京 昌平区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公办 |
18 | 北京工业大学 | 理工 | 北京 朝阳区 | 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三:中国政法大学在政法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政法类高校排行中,中国政法大学排名第1位。
政法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昌平区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 | 公办 |
2 | 华东政法大学 | 上海 松江区 | 省重点,保研,五院四系,研究生院 | 公办 |
四:中国政法大学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现有学生18442人,其中内地本科生9630人,内地研究生8053人,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759人;专任教师1058人,其中高级职称718人,博士生导师320人、硕士生导师88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87.7%。
学生、教师基础数据截至2023年9月,其他数据截至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