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最新排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全国排名第313位,仅次于东华理工大学;辽宁省内排行第15名,仅次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103名,仅次于东华理工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7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74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理工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279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理工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272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理工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26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理工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5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59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理工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173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理工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154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理工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149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理工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辽宁省内高校排名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排在沈阳师范大学之上,仅次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排第15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理工 | 辽宁 沈阳市 | 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15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理工 | 辽宁 阜新市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16 | 沈阳师范大学 | 综合 | 辽宁 沈阳市 | 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仅次于东华理工大学,排名第103位,排在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02 | 东华理工大学 | 江西 南昌市 | 省重点,研究生院 | 公办 |
103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 阜新市 | 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104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 北京 丰台区 | 省属 | 公办 |
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简介
学校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6年由阜新矿业学院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学校,2013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的10所国内一流大学之列。
学校现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在册学生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3.1万余人。学校着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辽宁省一流学科、7个辽宁省重点学科;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2个专业获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获批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有6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1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科基地、2个省级智库平台。学校现有教职工1985人,其中专任教师1596人、高级职称801人、博硕士145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8人、辽宁省攀登学者8人、辽宁特聘教授18人;有3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名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名教师入选第一批辽宁省学术头雁,42名教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124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44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