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知分上大学

四川高考365分物理类能上哪些专科学校(2025好大学推荐)

更新:2025-01-07 14:40:00 赶考猫

2025年四川新高考物理类36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363分、364分、365分、366分、367分的四川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四川高考365分物理类能上哪些专科学校(2025好大学推荐)

一、四川高考36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四川物理类考生36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7所):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民办)、齐鲁理工学院(民办)、大庆职业学院(公办)、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中外合作)(民办)、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民办)、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民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四川物理类36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79所)

以下为2024年四川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6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36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365 / 271987专科民办
2四川现代职业学院345 / 279538专科民办

2、省外院校

序号院校名称最低分/位次批次属性
1齐鲁理工学院368 / 270666专科民办
2大庆职业学院368 / 270666专科公办
3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中外合作)368 / 270666专科民办
4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67 / 271104专科民办
5东营科技职业学院367 / 271104专科民办
6东营职业学院366 / 271533专科公办
7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364 / 272419专科公办
8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364 / 272419专科公办
9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361 / 273668专科公办
10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360 / 274088专科公办

完整名单包含79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四川物理类36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齐鲁理工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2017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连续五年在山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分类考核中评为优秀,2023年名列同类本科高校第一位。连续四年在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同类高校第四位、理工类第一位。是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双创示范基地、山东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雏凤”巢、山东省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试点院校、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

【办学条件】学校建有济南、曲阜两个校区。济南校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东部大学城,曲阜校区位于孔子故里曲阜。校园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有18个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221万册、电子图书155万册,数据库26个。投资1亿元打造智慧化校园平台,是山东省内首个全面支持下一代互联网服务的民办本科院校,连续两年获山东省网络安全先进单位,智慧化校园建设获评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2、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委主管,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由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重庆港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办。

鲜明的艺术特色。学校艺术类师资力量雄厚,艺术类专任教师263人,研究生占比65%,高级职称占比35%,正教授9人;艺术类生源质量高,连续5年高职院校艺术生数量全重庆市第一,80%艺术生专业分数达到本科线;艺术类学生获奖多、级别高,近三年获奖5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8项。学校是重庆工商大学艺术硕士点和西南大学音乐硕士点联合培养基地,多名教师受聘为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博士生、硕士生指导老师。

3、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组建成立于2001年7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校,是国家“双高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学校占地1598.75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资源总值达到3.3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万人,成人学历在籍学员5383人;核定编制控制总量1357人。现有在编教职工1042人,其中硕士814名、博士45余名,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63名。设有石油与化学工程、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建筑与环境工程、会计、经济贸易与管理、电子信息与传媒、生物与生态工程、教师教育等8个二级学院和1个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的航空学院,面向全国18个省区招生。成立以来累计培养专科层次毕业生9万余人,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留鲁就业率92%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5%以上,社会对办学满意度97%以上。学校获评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优秀单位、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产教融合50强,省级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军事训练改革试点高校等荣誉称号。 党建统领、举旗定向,构筑“创优升本”发展新蓝图。坚定质量提升、争先创优、升本跨越“三步走”战略,实施“创优升本”五年行动计划。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一体推进“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成绩跃升至全省第8名。 立德铸魂、聚力赋能,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之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创立“行走的思政课堂”,“支部联学共建”开门抓党建,形成“党委举旗定向、各方力量汇聚、思政元素融入、学生主体突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一等奖,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推优入党试点学校。 改革导向、特色引领,建成高技术人才培养高地。深化“厚德强技、实境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体推进教育教学与现代产业文化、现代信息技术、真实生产场景“三项融合”,开展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与海克斯康开展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017人,毕业生留鲁就业率92.16%。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获评全国资源建设优势学校。 科教融汇、多元协同,搭建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平台-项目-成果-绩效”管理服务体系,支持教师“入平台、做项目、带学生、出成果”,教学化改造典型项目与服务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建成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等“产教研创”平台67个,获批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 产业引领、内涵固基,建成高水平特色专业集群。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专业至43个。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中国科教评价网(金平果)评为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第一。自主设定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项目等专业群的5个发展要件,发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形成“144”梯次发展格局。 德才并重、双向培育,建成高素质双师教师团队。实施“五项工程”,开展“三说”活动,全员入企实践锻炼,培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91人次;特聘大国工匠等技能人才251名。获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等54人次,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等9个。 产教融合、体系重构,高点筑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四大机制”,建成产业学院14个,牵头成立全国性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2023年,230家政府机关、872家企业到校交流洽谈,捐赠现金600余万元。入选教育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获评山东省校企合作办学示范校。 精准对接、支撑有力,形成服务区域高端化品牌。创新“242”科研组织管理模式,重服务、强转化,实现技术服务收入3400余万元。完成社会培训25万人次、到款额7400万元。“学历+能力”“教师+技师”“平台+讲台”,培养专科以上学历乡土人才,村均2.7人。获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先进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 机制创新、文化赋能,形成高效能内部治理体系。加强全国知名专家战略咨询,创新“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构建“师生共治、和谐共长”文化体系。重业绩、强激励,299人获聘高级职称,其中,2人由讲师直聘正教授,2023年调整干部96人。获评国管局能源节约示范案例、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2023年山东省办学质量考核跃居第8名。 数智汇能、绿色转型,高规格建成信息化标杆校。加强数字校园建设,着力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建成超融合服务平台、“虚拟化”大数据中心,接入全国职教智慧大脑院校中台,开发学生培养“全链条”智慧管理系统。着力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1个,建成省级以上在线课程34门、继续教育在线课程500余门,教学能力比赛获奖21项。获评山东省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 标准对接、引企出海,高品质提升国际化影响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建设突尼斯海外分校、中肯鲁班工坊等海外教学基地5处,向坦桑尼亚等国家输出职业标准9项,获坦桑尼亚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获推参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资源项目,获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建成优质资源输出高地。 专本一体、双创示范,贡献高标准改革东职方案。出版职教本科研究专著2部,参与制订全国职教本科专业标准4个。专创融合实践成果,入选教育部创新创业十大典型案例;团队负责人受邀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专题报告。 开放融合、名师领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稳居高点位。发扬时任我校计算机系主任杨欣斌教授(现任深职大党委书记)创新精神,现任专业群负责人获评教育部“三名”计划培养对象,与百度、山东大学牵头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办国赛2项,牵头制定职教本科标准1项。 学校正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国工匠”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职教强国的战略支点,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锐意改革创新,矢志跨越发展,正加快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而团结奋斗,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截止到2024年6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