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高考历史类63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628分、629分、630分、631分、632分的福建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福建高考63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福建历史类考生63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厦门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武汉大学(公办)、北京师范大学(公办)、同济大学(公办)、北京师范大学(公办)、同济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福建历史类63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4所)
以下为2024年福建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3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3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厦门大学 | 611 / 801 | 本科 | 公办 |
2 | 厦门大学 | 609 / 876 | 本科 | 公办 |
3 | 厦门大学 | 605 / 1060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武汉大学 | 632 / 233 | 本科 | 公办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630 / 266 | 本科 | 公办 |
3 | 同济大学 | 627 / 326 | 本科 | 公办 |
4 | 北京师范大学 | 627 / 326 | 本科 | 公办 |
5 | 同济大学 | 624 / 394 | 本科 | 公办 |
6 | 南开大学 | 624 / 394 | 本科 | 公办 |
7 | 中山大学 | 622 / 446 | 本科 | 公办 |
8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620 / 503 | 本科 | 公办 |
9 | 中山大学 | 619 / 531 | 本科 | 公办 |
10 | 华东师范大学 | 619 / 531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2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福建历史类63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学校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加强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补齐工科短板,填补了农学、艺术学空白,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重点建设新医科、新工科,学校综合性办学优势和特色愈发凸显,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3、华东师范大学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锚定卓越航标,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使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三大卓越工程”(卓越育人工程、卓越学术工程、卓越服务工程)为重点,以“五个一流行动计划”(一流学科生态构筑计划、一流人才队伍引育计划、一流对外开放提质计划、一流治理能力提升计划、一流保障服务支撑计划)为支撑,构建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融通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做出持续性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历史性贡献!
学校目前设有4个学部、33个学院(系),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22个校管科研平台,另设有3个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本科专业总数85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教育学、世界史,II类:地理学、统计学,IV类:岛屿大气与生态、智能教育),第五轮学科评估中40%参评学科获评A类学科。在历年评选中还曾获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