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53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528分、529分、530分、531分、532分的甘肃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甘肃高考53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甘肃历史类考生53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西北师范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甘肃政法大学(公办)、西北民族大学(公办)、西北师范大学(公办)、东北电力大学(公办)、石家庄铁道大学(公办)、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港澳)、苏州科技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甘肃历史类53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32所)
以下为2024年甘肃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3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3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西北师范大学 | 532 / 4890 | 本科 | 公办 |
2 | 西北师范大学 | 531 / 4985 | 本科 | 公办 |
3 | 甘肃政法大学 | 523 / 5860 | 本科 | 公办 |
4 | 西北民族大学 | 523 / 5860 | 本科 | 公办 |
5 | 西北师范大学 | 521 / 6117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东北电力大学 | 533 / 4791 | 本科 | 公办 |
2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533 / 4791 | 本科 | 公办 |
3 | 大连外国语大学 | 533 / 4791 | 本科 | 公办 |
4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532 / 4890 | 本科 | 中外/港澳 |
5 | 苏州科技大学 | 532 / 4890 | 本科 | 公办 |
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531 / 4985 | 本科 | 公办 |
7 | 河北师范大学 | 530 / 5095 | 本科 | 公办 |
8 | 云南大学 | 527 / 5416 | 本科 | 公办 |
9 | 深圳技术大学 | 527 / 5416 | 本科 | 公办 |
10 | 北京体育大学 | 526 / 5543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232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甘肃历史类53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宁波诺丁汉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校园、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是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重要成员之一。学校致力于培养立足中国、具有国际化视野且能胜任未来的创新型高级人才,面向国内外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注册学生人数9000多名,来自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诺至今已培养了14届本科毕业生、15届硕士毕业生,并从2009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
宁波诺丁汉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数据显示,留学深造的毕业生三成左右入读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十的顶尖高校,超80%进入世界前百强院校。直接就业的毕业生约75%去往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世界500强或中外知名企业机构。
2、哈尔滨医科大学
学校设18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附属医院9所,其中直属医院5所。有教职工18312人(其中大庆校区503人),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16364人(其中大庆校区8254人),研究生88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16人,硕士研究生6739人),留学生26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1人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龙江学者”36人,享受黑龙江省特殊津贴3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1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近十年来,主编教育部、卫健委规划教材及再版规划教材89部。获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4项。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2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4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2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9项。立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651项,发表国家级教育教学论文1475篇,其中SCI收录16篇。获各类科研项目8464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6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8项。获各种奖励74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5项、二等奖168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4037篇,其中SCI收录11393篇。编写出版著作824部。拥有有效专利1106件,发明专利435件。
3、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学校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牵头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新格局。与20多个国家的1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和海外调研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体系和“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汉语教学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教学点、HSK考点、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为合力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西南通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