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省排名在多少位次?以下为赶考猫高考志愿AI填报系统提供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年在湖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供2024年考生志愿填报参考!
一、2024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在湖南的招生录取数据分析:
1、2024年湖南考生(物理类)高考分数预估要得629-659分左右才能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者位次排在6022-1213名左右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的概率才算是比较大。
2、2024年湖南考生(历史类)高考分数预估要得624分左右才能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者位次排在572名左右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的概率才算是比较大。
附1:【物理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湖南历年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659 / 1213 | 415 |
20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629 / 6022 | 415 |
20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639 / 1253 | 414 |
20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族班)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632 / 1973 | 414 |
20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专项计划)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626 / 2749 | 414 |
20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654 / 1000 | 434 |
20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族班)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637 / 2779 | 434 |
各专业录取分详细数据: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附2:【历史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湖南历年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624 / 572 | 428 |
20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608 / 614 | 451 |
20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620 / 551 | 466 |
各专业录取分详细数据: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注:每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根据考生的成绩和招生计划有所变化,以上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2024年湖南高考实际要多少分才能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待录取结束后,以官方权威发布的信息为准。
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1951年,为培养航空建设人才,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专航空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了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度参与8个国家实验室建设,有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8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有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打通横向交叉链和纵向创新链,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70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发动机叶片、无人系统、增材制造、紧缩场、电磁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70余项,其中,2004年以来获得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持续发表科研成果。全面深化与航空、航天、发动机、船舶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的战略合作。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