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高考物理类53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533分、534分、535分、536分、537分的湖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湖南高考53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湖南物理类考生53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湖南科技大学(公办)、湖南工业大学(公办)、湖南科技大学(公办)、湖南科技大学(公办)、湖南科技大学(公办)、辽宁大学(公办)、湖北大学(公办)、康复大学(公办)、东北林业大学(公办)、江苏师范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湖南物理类53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74所)
以下为2024年湖南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3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3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湖南科技大学 | 538 / 50562 | 本科 | 公办 |
2 | 湖南工业大学 | 538 / 50562 | 本科 | 公办 |
3 | 湖南科技大学 | 536 / 52227 | 本科 | 公办 |
4 | 湖南科技大学 | 532 / 55697 | 本科 | 公办 |
5 | 湖南科技大学 | 530 / 57491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辽宁大学 | 538 / 50562 | 本科 | 公办 |
2 | 湖北大学 | 538 / 50562 | 本科 | 公办 |
3 | 康复大学 | 538 / 50562 | 本科 | 公办 |
4 | 东北林业大学 | 538 / 50562 | 本科 | 公办 |
5 | 江苏师范大学 | 538 / 50562 | 本科 | 公办 |
6 | 南方医科大学 | 537 / 51364 | 本科 | 公办 |
7 |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 534 / 53981 | 本科 | 公办 |
8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534 / 53981 | 本科 | 公办 |
9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532 / 55697 | 本科 | 公办 |
10 | 浙江财经大学 | 531 / 56573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47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湖南物理类53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有44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8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900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2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3488项,转化科技成果214项。《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精品期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学校领衔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深纪录,打破了我国可燃冰勘探技术装备对国外的长期依赖,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2、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十四五”时期,学校正以“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双突破”为发展目标,努力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3、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学校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生态报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发扬“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精神,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以“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为追求,弘扬“以林育人”的特色大学文化,建校七十余年来扎根于中国大地、坚守于祖国北疆、耕耘于绿水青山、致力于生态文明,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涌现出以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界和企业界精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批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全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等为代表的二十余万名优秀毕业生,为我国的林业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