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新高考物理类63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628分、629分、630分、631分、632分的河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河南高考63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河南物理类考生63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郑州大学(其他单列)(公办)、吉林大学(较高收费)(公办)、浙江大学医学院(较高收费)(公办)、东南大学(土木类单列专业)(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其他单列)(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他较高收费)(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河南物理类63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71所)
以下为2024年河南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3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3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郑州大学(其他单列) | 626 / 10188 | 本一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吉林大学(较高收费) | 633 / 7831 | 本一 | 公办 |
2 | 浙江大学医学院(较高收费) | 632 / 8139 | 本一 | 公办 |
3 | 东南大学(土木类单列专业) | 632 / 8139 | 本一 | 公办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其他单列) | 632 / 8139 | 本一 | 公办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他较高收费) | 629 / 9133 | 本一 | 公办 |
6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629 / 9133 | 本一 | 公办 |
7 | 华东师范大学(单列专业) | 628 / 9498 | 本一 | 公办 |
8 | 华中科技大学(工科类专业) | 626 / 10188 | 本一 | 公办 |
9 |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较高收费) | 625 / 10592 | 本一 | 公办 |
10 | 吉林大学 | 625 / 10592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71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河南物理类63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位于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国人最早自办的西式医学院校)和1945年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延揽优秀师资,汇聚科学英才。学院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博士生导师715人,硕士生导师994人,学科顶尖人才3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02人,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医德标兵”“全国最美医生”等一批典范。
2、东南大学
东大新闻学校概况学校简介历史沿革历任领导现任领导组织机构标识系统东大校历院系设置师资力量两院院士风采研究生导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研院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生就业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办海外教育学院图书档案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吴健雄纪念馆快速链接
东南大学现有36个院系、90个本科专业,有4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生40220人,其中本科生16931人,研究生23289人;在校留学生2005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750人。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90.89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纸本图书资料478万册,可访问数据库检索平台149个(二级数据库234个)。学校还设有无锡校区和苏州校区。
3、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5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0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