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高考物理类56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558分、559分、560分、561分、562分的湖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湖北高考56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湖北物理类考生56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湖北大学(公办)、中南民族大学(公办)、武汉工程大学(公办)、湖北工业大学(公办)、湖北大学(公办)、中国民航大学(公办)、江苏科技大学(公办)、成都大学(公办)、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公办)、西南医科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湖北物理类56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15所)
以下为2024年湖北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6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6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湖北大学 | 562 / 40042 | 本科 | 公办 |
2 | 中南民族大学 | 561 / 40713 | 本科 | 公办 |
3 | 武汉工程大学 | 560 / 41438 | 本科 | 公办 |
4 | 湖北工业大学 | 560 / 41438 | 本科 | 公办 |
5 | 湖北大学 | 557 / 43617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国民航大学 | 563 / 39348 | 本科 | 公办 |
2 | 江苏科技大学 | 563 / 39348 | 本科 | 公办 |
3 | 成都大学 | 563 / 39348 | 本科 | 公办 |
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563 / 39348 | 本科 | 公办 |
5 | 西南医科大学 | 563 / 39348 | 本科 | 公办 |
6 | 大连交通大学 | 563 / 39348 | 本科 | 公办 |
7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560 / 41438 | 本科 | 公办 |
8 | 浙江工商大学 | 559 / 42136 | 本科 | 公办 |
9 | 浙江工商大学 | 558 / 42855 | 本科 | 公办 |
10 | 中国医科大学 | 556 / 44326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415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湖北物理类56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九秩春秋,筚路蓝缕,六易校址,八更校名,薪火相传文脉不息,师范教育底蕴深厚。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开始由单一的师范类院校转型步入综合性大学发展阶段。2013年起,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
2、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1998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商科办学传统,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经管类学科为主,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统计学、工商管理学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2023年,学校入选浙江省“双一流196工程”院校,统计学入选省登峰学科建设名单,工商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经管为主、工商融合、多科交叉、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的创新型卓越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先后培养了爱国民主先驱、新中国首任粮食部长章乃器,著名经济学家、国家计委原副主任骆耕漠等大批杰出校友,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30万各类专门人才。学校现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大门类。
3、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正副部长1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14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开展了125项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研究生”和“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被评为“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与人社部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开展“国际医护人才与技能交流培养项目”。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签约院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4项、“促进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拉美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项。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57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52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派出赴也门队员近400人,赴冈比亚和肯尼亚队员41人。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德国等15个国家、48个医学教育机构,于2018年5月26日在沈阳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扩展至23个国家86所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