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新高考物理类58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578分、579分、580分、581分、582分的河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河南高考58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河南物理类考生58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河南大学(公办)、河南大学(软件类)(公办)、郑州大学(医护类)(公办)、河海大学(较高收费)(公办)、上海理工大学(较高收费)(公办)、广东工业大学(公办)、贵州大学(公办)、重庆大学(预科)(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河南物理类58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82所)
以下为2024年河南新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8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58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河南大学 | 582 / 37744 | 本一 | 公办 |
2 | 河南大学(软件类) | 575 / 44463 | 本一 | 公办 |
3 | 郑州大学(医护类) | 569 / 50642 | 本一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河海大学(较高收费) | 583 / 36841 | 本一 | 公办 |
2 | 上海理工大学(较高收费) | 583 / 36841 | 本一 | 公办 |
3 | 广东工业大学 | 583 / 36841 | 本一 | 公办 |
4 | 贵州大学 | 583 / 36841 | 本一 | 公办 |
5 | 重庆大学(预科) | 582 / 37744 | 本一 | 公办 |
6 | 哈尔滨工程大学(较高收费) | 582 / 37744 | 本一 | 公办 |
7 | 西南财经大学(较高收费) | 580 / 39605 | 本一 | 公办 |
8 | 江南大学(较高收费) | 578 / 41509 | 本一 | 公办 |
9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 577 / 42445 | 本一 | 公办 |
10 | 中国农业大学(较高收费) | 575 / 44463 | 本一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182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河南物理类58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交叉等13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有40个学院(教研部)、93个本科招生专业 体育教育、舞蹈编导、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音乐学、音乐表演、表演、绘画、美术学、书法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翻译、俄语、日语、德语、法语、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哲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会计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法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量子信息科学、化学、应用化学、能源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纳米材料与技术、生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育种科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测绘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护理学、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舞蹈表演
2、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协同发展的办学战略。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共建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与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东方脑血管创新俱乐部联合成立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与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共建上海理工大学公利医疗技术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影、微创等单位合作建设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与中国商飞、上海电气、光明食品(集团)、华为等企业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近40个科技转移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杨浦区合作推进环上理创新街区发展,与上海宝山区、浦东新区、黄浦区等和苏州、台州等地方政府围绕创新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良好合作。
3、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坚持“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广泛开展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学校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30余个国家13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联合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中英首个船海特色合作办学机构;与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在内的18个国家及地区43所高校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交换项目;与乌克兰国立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是“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居里夫人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简称ICNAME),是“北极大学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