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44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438分、439分、440分、441分、442分的贵州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贵州高考44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贵州物理类考生44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公办)、贵州理工学院(公办)、贵阳学院(公办)、贵阳学院(公办)、贵州师范学院(公办)、赣南师范大学(公办)、渤海大学(公办)、吉林师范大学(公办)、河南科技学院(公办)、淮南师范学院(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贵州物理类44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99所)
以下为2024年贵州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4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44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441 / 99241 | 本科 | 公办 |
2 | 贵州理工学院 | 441 / 99624 | 本科 | 公办 |
3 | 贵阳学院 | 439 / 100747 | 本科 | 公办 |
4 | 贵阳学院 | 439 / 100729 | 本科 | 公办 |
5 | 贵州师范学院 | 437 / 103235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赣南师范大学 | 443 / 97635 | 本科 | 公办 |
2 | 渤海大学 | 443 / 97366 | 本科 | 公办 |
3 | 吉林师范大学 | 443 / 97633 | 本科 | 公办 |
4 | 河南科技学院 | 443 / 97033 | 本科 | 公办 |
5 | 淮南师范学院 | 443 / 97206 | 本科 | 公办 |
6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443 / 97631 | 本科 | 公办 |
7 | 东北电力大学 | 442 / 98637 | 本科 | 公办 |
8 | 大连医科大学 | 439 / 100997 | 本科 | 公办 |
9 | 绍兴文理学院 | 438 / 102619 | 本科 | 公办 |
10 | 武汉轻工大学 | 435 / 104603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299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贵州物理类44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贵阳学院
贵阳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由北京大学首倡者李端棻先生主持创立的贵阳公立师范学堂,1957年更名为贵阳市师范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金筑大学合并组建贵阳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后贵阳市师范学校并入贵阳学院,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型普通本科高校。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201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3年完成“省属省管”管理体制改革,迈上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贵阳学院钟灵毓秀,英才云集。学校现有教职工9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23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439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省委重点联系专家1人,省委联系专家8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8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7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64人(百层次4人,千层次60人),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2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1人。省教学名师1人、“金师”9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学术先锋号”团队2个,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十大”创新团队2个。
2、东北电力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5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交叉学科等 9 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1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工程科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现拥有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一流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积极构筑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基地,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3、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时称关东医学院。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搬迁至大连市旅顺口区新校园。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6300余人,其中研究生6500余人,本科生8700余人,外国留学生1100余人。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6个,省级教学平台30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课程10门,省级课程164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五年制赛道)全国总冠军(金奖);另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4次、一等奖2次,获奖数量全国领先。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25项,省级项目477项。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共有21名学生成功完成捐献,是东北地区捐献人数最多的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