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20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物理类成绩在203分、204分、205分、206分、207分的贵州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贵州高考20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贵州物理类考生20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公办)、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公办)、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公办)、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公办)、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公办)、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民办)、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民办)、南充科技职业学院(民办)、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民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贵州物理类20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68所)
以下为2024年贵州高考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20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20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208 / 212393 | 专科 | 公办 |
2 | 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 | 207 / 212414 | 专科 | 公办 |
3 |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 203 / 212488 | 专科 | 公办 |
4 |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 200 / 212519 | 专科 | 公办 |
5 |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 199 / 212538 | 专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 207 / 212413 | 专科 | 民办 |
2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207 / 212409 | 专科 | 民办 |
3 |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 | 206 / 212434 | 专科 | 民办 |
4 |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 206 / 212426 | 专科 | 民办 |
5 |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 206 / 212430 | 专科 | 民办 |
6 | 东营职业学院 | 205 / 212453 | 专科 | 公办 |
7 |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 204 / 212470 | 专科 | 民办 |
8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 204 / 212474 | 专科 | 公办 |
9 | 南昌职业大学 | 201 / 212506 | 专科 | 民办 |
10 |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 201 / 212515 | 专科 | 民办 |
完整名单包含68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贵州物理类20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53年7月9日,由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管。办学宗旨是围绕贵州“三大战略”“四化建设”“五张名片”,坚持“三为服务”“四个贴近”“六方融合”理念,服务贵州粮油食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学院是全国食品工业类高职院校4★级学校及专业竞争力排行第15名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工作。
学院先后与清镇、花溪、兴仁、剑河、织金、赫章、七星关、威宁、黔西、纳雍、金沙、关岭、玉屏、江口、仁怀、平坝、正大集团、贵州黔菜出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贵州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央储备粮贵阳直属库等300余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38个实训室及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与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3+2”专升本联合培养,与毕节财校、剑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5家职业学校开展“3+3”联合培养。同时,还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确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产品检验、仓储管理、会计、计算机高新技术等各种长短期培训,年培训鉴定人数5000余人次,为企业培训鉴定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深受社会一致好评。
2、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辽宁省首家以汽车冠名的高职院校、国家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重点建设培训培养基地、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基地、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全国十大优秀孔子学堂、大连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大连市安全校园先进单位、大连市国防预征青年培训基地。学院坐落于辽宁省魅力海滨城市——大连,依山傍海,群山环绕。学院紧靠大连北站,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行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办在企业,把课堂引入车间,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学生与岗位的“三个零距离”对接。我院连续多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牌65枚,全国金奖15枚,2次世界大赛参赛资格,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级蓝领需要。
3、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组建成立于2001年7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校,是国家“双高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学校占地1598.75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资源总值达到3.3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万人,成人学历在籍学员5383人;核定编制控制总量1357人。现有在编教职工1042人,其中硕士814名、博士45余名,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63名。设有石油与化学工程、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建筑与环境工程、会计、经济贸易与管理、电子信息与传媒、生物与生态工程、教师教育等8个二级学院和1个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的航空学院,面向全国18个省区招生。成立以来累计培养专科层次毕业生9万余人,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留鲁就业率92%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5%以上,社会对办学满意度97%以上。学校获评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优秀单位、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产教融合50强,省级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军事训练改革试点高校等荣誉称号。 党建统领、举旗定向,构筑“创优升本”发展新蓝图。坚定质量提升、争先创优、升本跨越“三步走”战略,实施“创优升本”五年行动计划。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一体推进“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成绩跃升至全省第8名。 立德铸魂、聚力赋能,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之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创立“行走的思政课堂”,“支部联学共建”开门抓党建,形成“党委举旗定向、各方力量汇聚、思政元素融入、学生主体突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一等奖,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推优入党试点学校。 改革导向、特色引领,建成高技术人才培养高地。深化“厚德强技、实境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体推进教育教学与现代产业文化、现代信息技术、真实生产场景“三项融合”,开展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与海克斯康开展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017人,毕业生留鲁就业率92.16%。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获评全国资源建设优势学校。 科教融汇、多元协同,搭建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平台-项目-成果-绩效”管理服务体系,支持教师“入平台、做项目、带学生、出成果”,教学化改造典型项目与服务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建成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等“产教研创”平台67个,获批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 产业引领、内涵固基,建成高水平特色专业集群。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专业至43个。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中国科教评价网(金平果)评为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第一。自主设定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项目等专业群的5个发展要件,发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形成“144”梯次发展格局。 德才并重、双向培育,建成高素质双师教师团队。实施“五项工程”,开展“三说”活动,全员入企实践锻炼,培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91人次;特聘大国工匠等技能人才251名。获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等54人次,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等9个。 产教融合、体系重构,高点筑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四大机制”,建成产业学院14个,牵头成立全国性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2023年,230家政府机关、872家企业到校交流洽谈,捐赠现金600余万元。入选教育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获评山东省校企合作办学示范校。 精准对接、支撑有力,形成服务区域高端化品牌。创新“242”科研组织管理模式,重服务、强转化,实现技术服务收入3400余万元。完成社会培训25万人次、到款额7400万元。“学历+能力”“教师+技师”“平台+讲台”,培养专科以上学历乡土人才,村均2.7人。获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先进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 机制创新、文化赋能,形成高效能内部治理体系。加强全国知名专家战略咨询,创新“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构建“师生共治、和谐共长”文化体系。重业绩、强激励,299人获聘高级职称,其中,2人由讲师直聘正教授,2023年调整干部96人。获评国管局能源节约示范案例、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2023年山东省办学质量考核跃居第8名。 数智汇能、绿色转型,高规格建成信息化标杆校。加强数字校园建设,着力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建成超融合服务平台、“虚拟化”大数据中心,接入全国职教智慧大脑院校中台,开发学生培养“全链条”智慧管理系统。着力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1个,建成省级以上在线课程34门、继续教育在线课程500余门,教学能力比赛获奖21项。获评山东省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 标准对接、引企出海,高品质提升国际化影响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建设突尼斯海外分校、中肯鲁班工坊等海外教学基地5处,向坦桑尼亚等国家输出职业标准9项,获坦桑尼亚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获推参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资源项目,获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建成优质资源输出高地。 专本一体、双创示范,贡献高标准改革东职方案。出版职教本科研究专著2部,参与制订全国职教本科专业标准4个。专创融合实践成果,入选教育部创新创业十大典型案例;团队负责人受邀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专题报告。 开放融合、名师领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稳居高点位。发扬时任我校计算机系主任杨欣斌教授(现任深职大党委书记)创新精神,现任专业群负责人获评教育部“三名”计划培养对象,与百度、山东大学牵头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办国赛2项,牵头制定职教本科标准1项。 学校正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国工匠”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职教强国的战略支点,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锐意改革创新,矢志跨越发展,正加快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而团结奋斗,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截止到2024年6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