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高考历史类620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618分、619分、620分、621分、622分的福建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福建高考62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福建历史类考生62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厦门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中山大学(公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公办)、中山大学(公办)、华东师范大学(公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福建历史类62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5所)
以下为2024年福建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20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20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厦门大学 | 611 / 801 | 本科 | 公办 |
2 | 厦门大学 | 609 / 876 | 本科 | 公办 |
3 | 厦门大学 | 605 / 1060 | 本科 | 公办 |
4 | 厦门大学 | 601 / 1262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山大学 | 622 / 446 | 本科 | 公办 |
2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620 / 503 | 本科 | 公办 |
3 | 中山大学 | 619 / 531 | 本科 | 公办 |
4 | 华东师范大学 | 619 / 531 | 本科 | 公办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618 / 554 | 本科 | 公办 |
6 | 东南大学 | 616 / 624 | 本科 | 公办 |
7 | 上海财经大学 | 614 / 695 | 本科 | 公办 |
8 | 西安交通大学 | 610 / 833 | 本科 | 公办 |
9 | 四川大学 | 609 / 876 | 本科 | 公办 |
10 | 中国政法大学 | 609 / 876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45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福建历史类62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弘扬红色师范百廿传统,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不断提升“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水平,以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学校正着力构建“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以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为两翼的一体化办学格局,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2、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0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备忘录;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深圳校区。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广州、珠海、深圳扎根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3、西安交通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进入新时代,学校主动把握世界高等教育规律,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定位,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建立了8大平台、30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