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高考历史类635分左右的考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有哪些好的院校值得报考?本文将为历史类成绩在633分、634分、635分、636分、637分的河北考生推荐一些合适的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并提供了一些院校简要介绍。
一、河北高考63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河北历史类考生63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中央财经大学(公办)、西安交通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北京理工大学(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办)。
这是基于快志愿系统的预测,赶考猫也整理了一份往年能报考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所示。
二:河北历史类63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54所)
以下为2024年河北高考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35分左右的高校名单,对于2025年成绩接近或略高于635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参考选择。
1、省内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611 / 2882 | 本科 | 公办 |
2、省外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最低分/位次 | 批次 | 属性 |
---|---|---|---|---|
1 | 中央财经大学 | 636 / 784 | 本科 | 公办 |
2 | 西安交通大学 | 635 / 832 | 本科 | 公办 |
3 | 厦门大学 | 634 / 876 | 本科 | 公办 |
4 | 北京理工大学 | 633 / 931 | 本科 | 公办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33 / 931 | 本科 | 公办 |
6 | 华东师范大学 | 633 / 931 | 本科 | 公办 |
7 | 重庆大学 | 632 / 988 | 本科 | 公办 |
8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632 / 988 | 本科 | 公办 |
9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629 / 1192 | 本科 | 公办 |
10 | 北京师范大学 | 629 / 1192 | 本科 | 公办 |
完整名单包含54所院校,考生可前往“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获取更准确的查询。
三:河北历史类63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简介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首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一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彰显着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积极优化科研环境,科研实力不断提升。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20余个。设有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智能感知与光电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地震光电探测分中心,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985工程”实验室、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获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五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99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5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60项,其中省部级奖励21项。
2、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住所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学校大力赓续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传统,坚持“稳、引、培、评”并举,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建成了一支享有“八百壮士”美誉的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8人(含双聘),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81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47人次。
3、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简称“苏州校区管委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统筹负责苏州校区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列入学校管理服务机构序列。苏州校区管委会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多校区联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苏州校区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代表学校全面统筹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中法学院、丝路学院、智慧治理学院等校区内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