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科大学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创办于1946年,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专业,8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1725名新生,涉及30个省市,那锦州医科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锦州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锦州医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二)理科451分、文科500分,山西省(本二A)理科500分,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理科332分、文科329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51 | 396 |
内蒙古 | 本二A | 理科 | 407 | 360 |
宁夏 | 本二 | 理科 | 427 | 371 |
青海省 | 本一 | 理科 | 348 | 343 |
山西省 | 本二A | 理科 | 500 | 418 |
陕西省 | 本二 | 理科 | 470 | 372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518 | 459 |
新疆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332 | 262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515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500 | 428 |
新疆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文科 | 329 | 304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锦州医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广西省(本科)物理类409分,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458分,江西省(本科)物理类482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0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533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38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6 | 370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0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09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25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6 | 448 |
黑龙江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8 | 360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2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2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2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9 | 462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0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7 | 462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6 | 421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0 | 442 |
辽宁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3 | 400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锦州医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山东省(1段)综合类479分、上海市(本科)综合类433分、浙江省(2段)综合类484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北京市 | 本科 | 综合类 | 493 | 434 |
海南省 | 本科 | 综合类 | 483 | 483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79 | 444 |
上海市 | 本科 | 综合类 | 433 | 403 |
天津市 | 本科A | 综合类 | 517 | 475 |
浙江省 | 2段 | 综合类 | 484 | 269 |
附:锦州医科大学简介
锦州医科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校园总占地面积994987.60㎡。有医学、工学、农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现有29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全国医药类院校排名28位置,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排名。
学校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人,辽宁省优秀专家4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5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7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与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