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录取分数线

华南师范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最新公布】

更新:2024-12-05 10:46:33 赶考猫

华南师范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创办于1933年,是211、双一流建设大学,学校现有10个国家级专业,17个省级(直辖市)专业,3个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6460名新生,涉及29个省市,那华南师范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华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最新公布】

华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一)理科595分、文科581分,四川省(本一)理科601分、文科581分,云南省(本一)理科561分、文科606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河南省本一理科595511
内蒙古本一A理科512471
宁夏本一理科448432
山西省本一A理科573506
陕西省本一理科567475
四川省本一理科601539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393390
云南省本一理科561505
河南省本一文科581521
内蒙古本一A文科519478
宁夏本一文科562496
山西省本一A文科539516
陕西省本一文科552488
四川省本一文科581529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文科426425
云南省本一文科606550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重庆市(本科)历史类569分、物理类584分,甘肃省(本科)物理类570分、历史类575分,江西省(本科)物理类581分、历史类591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安徽省本科物理类596465
重庆市本科物理类584427
福建省本科物理类619449
甘肃省本科物理类570370
广东省本科物理类547442
广西省本科物理类596371
贵州省本科物理类571380
河北省本科物理类571448
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575360
湖北省本科物理类591437
湖南省本科物理类595422
江西省本科物理类581448
江苏省本科物理类610462
辽宁省本科物理类581368
安徽省本科历史类603462
重庆市本科历史类569428
福建省本科历史类584431
甘肃省本科历史类575421
广东省本科历史类535428
广西省本科历史类590400
贵州省本科历史类591442
河北省本科历史类597449
黑龙江省本科历史类585410
湖北省本科历史类578432
湖南省本科历史类592438
江西省本科历史类591463
江苏省本科历史类597478
辽宁省本科历史类578400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上海市(本科)综合类529分、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617分、浙江省(1段)综合类625分。

省份录取批次科目最低分省控线
北京市本科综合类590434
海南省本科综合类659483
山东省1段综合类578444
上海市本科综合类529403
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617475
浙江省1段综合类625492

附:华南师范大学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三校区四校园”,包括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大学城校园,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和汕尾校区滨海校园,总占地面积5328亩。学校设4个学部、38个学院、11个研究院(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办学史可溯源至1888年创建的格致书院、1905年创建的两广师范学堂和1921年创建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建校史则始于1933年创办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学校革命传统深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复兴民族”是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林砺儒、何杰、杜国庠、陈唯实、王燕士、马肖云等著名教育家曾先后担任学校校长。吴三立、高觉敷、王鹤清、盛叙功、王越、阮镜清、黄友谋、郭大力、熊大仁、罗倬汉、饶宗颐、潘炯华、罗浚、叶述武、叶佩华、汪德亮、李镜池、李匡武、康白情、朱勃、刘颂豪、孙儒泳等众多名家名师先后在校执教。建校90年来,一代代华师人秉承建校之初“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宗旨,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扎根岭南,笃志树人,为国家培养了90余万教师和各类人才。

如今,华南师范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培育教育人才的南方高地。近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师教育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两大战略,推进“双一流”“冲补强”“新师范”三大建设,抓住人才队伍高地、科研创新高地、国际化、信息化四个重点,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优化治理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建设步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