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创办于1984年,学校现有3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3285名新生,涉及29个省市,那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山西工程技术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二)理科476分、文科487分,陕西省(本二)理科449分,四川省(本二)理科506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76 | 396 |
内蒙古 | 本二A | 理科 | 369 | 360 |
宁夏 | 本二 | 理科 | 416 | 371 |
青海省 | 本一 | 理科 | 356 | 343 |
山西省 | 本二B | 理科 | 418 | 418 |
陕西省 | 本二 | 理科 | 449 | 372 |
四川省 | 本二 | 理科 | 506 | 459 |
新疆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282 | 262 |
云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65 | 420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87 | 428 |
山西省 | 本二B | 文科 | 449 | 446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山西工程技术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福建省(本科)物理类505分,广西省(本科)物理类433分,黑龙江省(本科)物理类414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2 | 465 |
重庆市 | 本科 | 物理类 | 491 | 427 |
福建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5 | 449 |
甘肃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3 | 370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2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33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37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4 | 448 |
黑龙江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14 | 360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88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8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3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2 | 462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7 | 368 |
湖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6 | 432 |
湖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77 | 438 |
江苏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10 | 478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山西工程技术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上海市(本科)综合类421分、天津市(本科A)综合类500分、浙江省(2段)综合类485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海南省 | 本科 | 综合类 | 503 | 483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64 | 444 |
上海市 | 本科 | 综合类 | 421 | 403 |
天津市 | 本科A | 综合类 | 500 | 475 |
浙江省 | 2段 | 综合类 | 485 | 269 |
附: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43人。校园占地面积78.42万平方米(1176.26亩),建筑面积32.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9.3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27.86万元。设有矿业工程系、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与控制工程系、大数据与智能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与竞训部、继续教育部、工程训练中心、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心等16个教学业务部门。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突出协同融合,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01人,其中专任教师67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81人、高级职称教师16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48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三晋英才”7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名,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5名,山西省教学名师7名。
学院坚持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对接新兴产业集群,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突出应用型、地方性、行业性的核心定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为关键,以质量监控为保证,以条件保障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途径,构建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开设本科专业36个,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优势专业2个。获批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育人协同中心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