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创办于1985年,学校现有1个省级(直辖市)专业。2024年在全国一共招收了2104名新生,涉及22个省市,那湖南女子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呢?
湖南女子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
一、在传统高考省份(文科+理科)
在传统高考省份,湖南女子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河南省(本二)理科412分、文科481分,内蒙古(本二A)理科386分、文科410分,四川省(本二)文科508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河南省 | 本二 | 理科 | 412 | 396 |
内蒙古 | 本二A | 理科 | 386 | 360 |
陕西省 | 本二 | 理科 | 463 | 372 |
新疆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293 | 262 |
河南省 | 本二 | 文科 | 481 | 428 |
内蒙古 | 本二A | 文科 | 410 | 381 |
陕西省 | 本二 | 文科 | 459 | 397 |
四川省 | 本二 | 文科 | 508 | 457 |
新疆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文科 | 288 | 304 |
云南省 | 本二 | 文科 | 507 | 480 |
山西省 | 本二B | 文科 | 450 | 446 |
二、在新高考改革省份(3+1+2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1+2模式省份,湖南女子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重庆市(本科)历史类492分,广东省(本科)历史类494分、物理类501分,湖北省(本科)历史类493分、物理类529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广东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01 | 442 |
广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40 | 371 |
贵州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6 | 380 |
河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1 | 448 |
湖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529 | 437 |
湖南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67 | 422 |
江西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71 | 448 |
江苏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98 | 462 |
辽宁省 | 本科 | 物理类 | 457 | 368 |
安徽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9 | 462 |
重庆市 | 本科 | 历史类 | 492 | 428 |
甘肃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54 | 421 |
广东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4 | 428 |
广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60 | 400 |
贵州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8 | 442 |
河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00 | 449 |
湖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93 | 432 |
湖南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83 | 438 |
江西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17 | 463 |
江苏省 | 本科 | 历史类 | 508 | 478 |
辽宁省 | 本科 | 历史类 | 447 | 400 |
三、在综合改革高考省份(3+3高考模式)
在新高考3+3模式省份湖南女子学院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海南省(本科)综合类562分、山东省(1段)综合类488分、浙江省(1段)综合类517分。
省份 | 录取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
海南省 | 本科 | 综合类 | 562 | 483 |
山东省 | 1段 | 综合类 | 488 | 444 |
浙江省 | 1段 | 综合类 | 517 | 492 |
附:湖南女子学院简介
湖南女子学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办于1985年,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估,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全国三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国女子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校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怀。建校之初,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并题词“祖国的兴旺发达,需要更多的妇女人才”;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担任学校名誉校长;陈慕华、彭珮云、顾秀莲、陈至立等先后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
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服务经济社会和妇女事业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设规模适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卓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理念:秉承“懿德睿智 笃行臻美”的校训精神,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培育“求真、求善、求美、求精”的校风,“爱生、善教、博学、创新”的教风,“明礼、修身、乐学、自强”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