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填报 > 分数线预测

青海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是多少分(今年最低录取分预估)

更新:2024-12-26 16:09:24 赶考猫

2025年青海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青海民族大学?2025年青海民族大学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青海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是多少分(今年最低录取分预估)

一:2025青海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青海民族大学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青海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35分、文科472分。

2、在外省:在内蒙古(本二A)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385分;在贵州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57分、历史类507分;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89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青海民族大学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青海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青海民族大学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物理类514107170465
历史类51424164462
重庆(本科)历史类49216570428
物理类50458435427
福建(本科)历史类46718816431
物理类50471643449
甘肃(本科)物理类46448097370
历史类5048311421
广东(本科)物理类506137235442
广西(本科)物理类45589204371
历史类48619991400
贵州(本科)物理类45784231380
历史类50717139442
海南(本科)综合类58015994483
河北(本科)物理类479156509448
历史类53023435449
河南(本二)理科476188251396
文科51131332428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42362224360
历史类5127827410
湖北(本科)物理类51081046437
历史类50620200432
湖南(本科)物理类490100261422
历史类47834594438
江西(本科)物理类49197762448
历史类53315949463
江苏(本科)物理类515125638462
历史类52429546478
辽宁(本科)历史类45817292400
物理类46868468368
内蒙古(本二A)理科38554711360
宁夏(本二)理科41717270371
文科4834360419
青海(本一)理科4355771343
文科4721683411
山东(1段)综合类489206257444
山西(本二B)理科44781117418
文科47716195446
陕西(本二)理科44979180372
文科46820475397
四川(本二)理科512118741459
文科51528682457
天津(本科A)综合类53928002475
新疆(本二)理科31931330262
文科34310123304
云南(本二)理科44289679420
文科53320521480
浙江(1段)综合类492178059492
浙江(2段)综合类490179377269

三、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1956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09年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始终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势地位,与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藏医药等理工类学科建设形成规模、富有特色。学校现有22个教学学院,2个国内一流立项建设学科(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和1个省内一流立项建设学科(化学),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民族学)、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哲学、艺术学十一大门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共有60个本科专业,其中文史类本科专业19个,占比为32%,理工类本科专业35个,占比为58%,体育艺术类本科专业6个,占比10%,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现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始终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8项、冷门“绝学”项目5项,教育部重大招标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6项;出版专著教材324部,发表论文2550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64篇。现有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青藏高原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环境资源法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研究基地等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民委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9个省级科研机构和29个校级科研机构。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天津大学 双碳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 中华民族艺术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厦门大学 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青藏高原蕨麻产业研究院”6个高层级科研机构。有国家民委青藏高原资源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青海省联合实验室和1个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室、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入选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核心期刊目录。

相关推荐:

青海民族大学全国排名(2025-2022最新排名)

青海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最新公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