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德州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德州学院?2025年德州学院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德州学院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德州学院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44分,(2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68分。
2、在外省:在河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88分、文科484分;在江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11分;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517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德州学院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德州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德州学院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物理类 | 505 | 119648 | 465 |
历史类 | 516 | 23331 | 462 | |
福建(本科) | 历史类 | 471 | 17990 | 431 |
物理类 | 504 | 71643 | 449 |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447 | 56088 | 370 |
历史类 | 474 | 13211 | 421 | |
广西(本科) | 历史类 | 475 | 23107 | 400 |
物理类 | 452 | 91476 | 371 |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38 | 101838 | 380 |
历史类 | 488 | 23236 | 442 |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566 | 19137 | 483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12 | 104398 | 448 |
历史类 | 547 | 17106 | 449 | |
河南(本二) | 理科 | 488 | 167608 | 396 |
文科 | 484 | 49586 | 428 | |
黑龙江(本科) | 历史类 | 457 | 15276 | 410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484 | 102722 | 437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511 | 74344 | 448 |
江苏(本科) | 物理类 | 508 | 134800 | 462 |
历史类 | 530 | 26805 | 478 | |
辽宁(本科) | 历史类 | 457 | 17425 | 400 |
物理类 | 504 | 51194 | 368 |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454 | 33578 | 360 |
文科 | 409 | 15462 | 381 | |
宁夏(本二) | 理科 | 415 | 17693 | 371 |
文科 | 489 | 3940 | 419 |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444 | 318069 | 444 |
山东(2段) | 综合类 | 468 | 258963 | 150 |
山西(本二B) | 理科 | 465 | 68745 | 418 |
天津(本科A) | 综合类 | 517 | 34001 | 475 |
新疆(本二) | 理科 | 339 | 27521 | 262 |
文科 | 325 | 11940 | 304 | |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306 | 13114 | 262 |
文科 | 319 | 4250 | 304 | |
浙江(1段) | 综合类 | 492 | 178059 | 492 |
浙江(2段) | 综合类 | 487 | 183089 | 269 |
三、德州学院简介
德州学院是山东省政府直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太阳城—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城市。
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德州学院。2006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2年成为省硕士学位授予精准培育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智慧教育示范校”“省教育国际交流先进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万名优秀人才。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工科为重点,着力打造师范教育和“健康+”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的学科专业结构。建有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2个,省院士工作站、省高校实验室体系、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外事智库等15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