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宜宾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宜宾学院?2025年宜宾学院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宜宾学院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宜宾学院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四川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19分、文科513分。
2、在外省:在云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65分、文科533分;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87分、历史类491分;在浙江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528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宜宾学院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宜宾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宜宾学院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历史类 | 500 | 29309 | 462 |
物理类 | 512 | 109052 | 465 | |
重庆(本科) | 历史类 | 489 | 17286 | 428 |
物理类 | 501 | 60196 | 427 | |
福建(本科) | 历史类 | 487 | 14881 | 431 |
物理类 | 524 | 57726 | 449 | |
甘肃(本科) | 历史类 | 491 | 10268 | 421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488 | 64397 | 371 |
历史类 | 495 | 17549 | 400 |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73 | 71129 | 380 |
历史类 | 502 | 18609 | 442 |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580 | 15994 | 483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04 | 116445 | 448 |
历史类 | 512 | 31480 | 449 | |
河南(本二) | 理科 | 498 | 151084 | 396 |
文科 | 485 | 48864 | 428 | |
湖北(本科) | 历史类 | 501 | 21646 | 432 |
物理类 | 517 | 75276 | 437 |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487 | 104022 | 422 |
历史类 | 491 | 28538 | 438 | |
江苏(本科) | 物理类 | 500 | 145118 | 462 |
历史类 | 513 | 34650 | 478 | |
辽宁(本科) | 物理类 | 461 | 71875 | 368 |
宁夏(本二) | 理科 | 417 | 17270 | 371 |
文科 | 480 | 4593 | 419 | |
青海(本一) | 文科 | 416 | 4308 | 411 |
山西(本二B) | 理科 | 453 | 76913 | 418 |
文科 | 462 | 20201 | 446 | |
陕西(本二) | 理科 | 460 | 71238 | 372 |
文科 | 471 | 19306 | 397 | |
四川(本二) | 理科 | 519 | 109199 | 459 |
文科 | 513 | 30072 | 457 | |
新疆(本二) | 理科 | 367 | 22055 | 262 |
文科 | 394 | 5934 | 304 | |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279 | 19317 | 262 |
文科 | 322 | 4027 | 304 | |
云南(本二) | 理科 | 465 | 73595 | 420 |
文科 | 533 | 20521 | 480 | |
浙江(1段) | 综合类 | 528 | 136153 | 492 |
三、宜宾学院简介
宜宾学院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学校于1978年开始高等教育办学历史,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升格为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40余年来,学校荣膺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四川省“党建示范高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园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现有江北老校区(A区、B区)和临港新校区,总面积226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1亿元,馆藏图书1233.9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有13个二级学部和3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区、市招生,面向南亚东南亚招收留学生,现有学生近2.5万人。
科研兴校成果丰硕。学校紧扣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省市产业发展,推进政产学协同创新发展,组建了10个省厅级科研创新团队,48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有四川省油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林业草原天然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态资源发酵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酒史研究中心、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等10个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农食产品标准化与检验检测等32个市厅级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研究院。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44项,获横向课题1000余项。发表理论研究成果1600多篇(部),拥有科技攻关和关键应用技术5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3项,其中一等奖2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