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国排名第几位(2024-2022最新)

更新:2024-06-09 10:03:34 赶考猫

202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新排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国排名第565位,仅次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北京市内排行第56名,仅次于北京舞蹈学院;全国政法类高校排名第11名,仅次于甘肃政法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国排名第几位(2024-2022最新)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412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41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政法
2023399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政法
202240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政法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64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364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政法
2023359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政法
2022366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政法
202137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政法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4)

在北京市内高校排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排在中华女子学院之上,仅次于北京舞蹈学院,排第56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55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北京 海淀区公办
56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政法北京 海淀区公办
57中华女子学院综合北京 朝阳区省属公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详见:北京高校排名一览表(北京市大学排行榜2024最新名单)

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政法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4)

在政法类高校排行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仅次于甘肃政法大学,排名第11位,排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之上。

政法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10甘肃政法大学甘肃 兰州市省属公办
1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海淀区公办
1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市国重点公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彭真、胡耀邦、尉健行、王兆国、孙春兰、李建国、王东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或接见学校代表。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决心。

学校素来重视与国(境)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交往和联系,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越南、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和阿根廷,以及港澳台湾地区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学术研讨和师生交流互访活动。近年来,学校在公派访问学者、师资海外培训、人才联合培养、国际工会干部培养、举办国际学术性系列主题活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国际学生招收和培养、海外引智等专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