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最新排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496位,仅次于吉林建筑大学;上海市内排行第29名,仅次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154名,仅次于吉林建筑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32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26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省属 |
2023 | 346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省属 |
2022 | 329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省属 |
2021 | 325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省属 |
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407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407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省属 |
2023 | 380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省属 |
2022 | 366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省属 |
2021 | 339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省属 |
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上海市内高校排名中,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排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之上,仅次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排第29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8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财经 | 上海 松江区 | 省属 | 公办 |
29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理工 | 上海 浦东新区 | 省属 | 公办 |
30 | 上海健康医学院 | 医药 | 上海 浦东新区 | 省属 | 公办 |
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仅次于吉林建筑大学,排名第154位,排在广西科技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53 | 吉林建筑大学 | 吉林 长春市 | 省重点 | 公办 |
154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省属 | 公办 |
155 | 广西科技大学 | 广西 柳州市 | 研究生院 | 公办 |
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简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培育)单位。
学校始终对接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含青年)、东方英才计划、启明星计划、浦江计划、曙光计划、阳光计划、扬帆计划、晨光计划等人才类项目60余项。拥有“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热物性大数据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研究院”等学科科研平台十余个。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同时拥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及两个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商飞、中船、宝钢、华虹、上海电气、中银上海分行、迪士尼,航天八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上海计算所、上海材料所等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二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的19个技术转移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苏启东共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成效凸显,荣获“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示范单位”,承担“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任务。注重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近三年,作为第一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荣获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类奖项30余项。结合优势学科,发挥科教育人功效,培养专业科普队伍,产出特色科普成果,荣获浦东新区科普大赛、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等科普类奖项近10项。
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71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开展学生国(境)外项目近150个,其中联合培养项目50余个。目前建有全英语专业6个,共开设本科全英语课程118门,其中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9门,上海高校国际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9门。学校拥有国际联合实验室及联合研究中心16个,与海外联合申报欧盟伊拉斯谟+项目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