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最新排名: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280位,仅次于石家庄铁道大学;黑龙江省内排行第7名,仅次于黑龙江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85名,仅次于石家庄铁道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哈尔滨理工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3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31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2023 | 222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2022 | 201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2021 | 196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2. 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哈尔滨理工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6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6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2023 | 168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2022 | 155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2021 | 152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3. 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哈尔滨理工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1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2022 | 19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 |
二:哈尔滨理工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黑龙江省内高校排名中,哈尔滨理工大学排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之上,仅次于黑龙江大学,排第7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6 | 黑龙江大学 | 综合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国重点,保研,省部共建 | 公办 |
7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理工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8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师范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三:哈尔滨理工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哈尔滨理工大学仅次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排名第85位,排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84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河北 石家庄市 | 省重点,保研,省部共建 | 公办 |
85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86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四:哈尔滨理工大学简介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学科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门类,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以机电为优势特色,积极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5个、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1个;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龙江可持续振兴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有组织科研,依托各级科研平台,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由国家高层次人才牵头,组建战略性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面向工业制造实际问题,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解决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和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9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2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69项,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