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潍坊学院最新排名:潍坊学院全国排名第527位,仅次于铜仁学院;山东省内排行第28名,仅次于山东交通学院;全国综合类高校排名第132名,仅次于铜仁学院。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潍坊学院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潍坊学院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潍坊学院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潍坊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潍坊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80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80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综合 | 省属 |
2023 | 400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综合 | 省属 |
2022 | 409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综合 | 省属 |
2021 | 380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综合 | 省属 |
2. 潍坊学院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潍坊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5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51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综合 | 省属 |
2023 | 367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综合 | 省属 |
2022 | 357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综合 | 省属 |
2021 | 362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综合 | 省属 |
二:潍坊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山东省内高校排名中,潍坊学院排在济宁医学院之上,仅次于山东交通学院,排第28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7 | 山东交通学院 | 理工 | 山东 济南市 | 公办 | |
28 | 潍坊学院 | 综合 | 山东 潍坊市 | 省属 | 公办 |
29 | 济宁医学院 | 医药 | 山东 济宁市 | 省属 | 公办 |
三:潍坊学院在综合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综合类高校排行中,潍坊学院仅次于铜仁学院,排名第132位,排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之上。
综合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31 | 铜仁学院 | 贵州 铜仁市 | 省属 | 公办 |
132 | 潍坊学院 | 山东 潍坊市 | 省属 | 公办 |
133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内蒙古 通辽市 | 省重点,研究生院 | 公办 |
四:潍坊学院简介
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山东潍坊。学校办学历史始于1951年,2000年由潍坊高等专科学校与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等合并组建而成,先后入选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是省教育厅与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连年获评省文明校园。
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有组织科研,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泰山文艺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建有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物联与大数据省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催化新材料与光化学转化省工程研究中心、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代蔬菜种业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54个。出版专著225部,发表SCI、SSCI、CSSCI等收录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PNA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IEEE TKDE等国际顶级期刊;获授权发明专利25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
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对接现代化强省强市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文化教育和高端智库等服务,学校先后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近年来,与潍坊多个县市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实现了对地方优势特色和新兴产业的全领域覆盖和全方位服务,多项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先后建设潍坊乡村振兴学院、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潍坊企业家学院、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岳镇海渎研究院等合作平台,主持编纂《潍坊通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