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最新排名: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第253位,仅次于兰州交通大学;四川省内排行第9名,仅次于四川师范大学;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24名,仅次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成都中医药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7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7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医药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2023 | 191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医药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2022 | 20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医药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2. 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成都中医药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2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29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医药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2023 | 229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医药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2022 | 209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医药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2021 | 182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医药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3. 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成都中医药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92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292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医药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二:成都中医药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四川省内高校排名中,成都中医药大学排在西南科技大学之上,仅次于四川师范大学,排第9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8 | 四川师范大学 | 师范 | 四川 成都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9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四川 成都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公办 |
10 | 西南科技大学 | 理工 | 四川 绵阳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医药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医药类高校排行中,成都中医药大学仅次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排名第24位,排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之上。
医药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3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山东 济南市 | 公办 | |
24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公办 |
25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浙江 杭州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四:成都中医药大学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岐黄工程”专家14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级特聘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中医药创新团队3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9人。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四川省杰出人才奖、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等省部级称号19人,四川省特聘专家48人。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98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首届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学校作为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单位已完成80多部行业规划教材编写,主编人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三。在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中,3部主编教材获全国二等奖,6部副主编教材分获特等奖1部、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获奖情况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