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最新排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全国排名第369位,仅次于辽宁科技大学;黑龙江省内排行第11名,仅次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农林类高校排名第30名,仅次于新疆农业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8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83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农林 | 省属,保研 |
2023 | 287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农林 | 省属,保研 |
2022 | 274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农林 | 省属,保研 |
2021 | 312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农林 | 省属,保研 |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5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56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农林 | 省属,保研 |
2023 | 260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农林 | 省属,保研 |
2022 | 262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农林 | 省属,保研 |
2021 | 265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农林 | 省属,保研 |
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黑龙江省内高校排名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排在齐齐哈尔大学之上,仅次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排第11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0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省重点,保研,101计划 | 公办 |
11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农林 | 黑龙江 大庆市 | 省属,保研 | 公办 |
12 | 齐齐哈尔大学 | 综合 | 黑龙江 齐齐哈尔市 | 省重点 | 公办 |
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农林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农林类高校排行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仅次于新疆农业大学,排名第30位,排在云南农业大学之上。
农林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9 | 新疆农业大学 | 新疆 乌鲁木齐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30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黑龙江 大庆市 | 省属,保研 | 公办 |
31 |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 昆明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简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简称“八一农大”)始建于1958年,由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主持创办并任首任校长。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农垦部,1973年划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过66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现代化大农业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
学校科研工作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建有国家杂粮工程技术中心、新农村发展学院,教育部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庆)等29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校注重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深化与北大荒农垦集团等企业、大庆市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十大校垦、校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基地和10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省部项目共计478项,各级部门科研经费共计4.77亿元。建校以来,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18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奖励185项,以“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农作物种衣剂”“大豆、水稻生产加工全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牛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狮白鹅’选育及‘玉鹅’生态种养模式”“黑龙江水稻大面积均衡高产优质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现代化农机关键技术及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转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3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次获得“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振兴经济奖”,10次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学校始终把北大荒精神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将北大荒精神融入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建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合作研学基地、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和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充分发挥地缘、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产出了《黑土上的中国》《淬荒集》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