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北京化工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2025-2022最新)

更新:2024-12-04 14:19:29 赶考猫

2025年,北京化工大学最新排名:北京化工大学全国排名第69位,仅次于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市内排行第16名,仅次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21名,仅次于西南交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北京化工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北京化工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北京化工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北京化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68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68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364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264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162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 北京化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55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55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364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265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162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3. 北京化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QS版)

按Q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化工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第45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545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444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3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4. 北京化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化工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41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341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242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202143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理工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二:北京化工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北京市内高校排名中,北京化工大学排在中国政法大学之上,仅次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排第16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1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经北京 朝阳区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公办
16北京化工大学理工北京 朝阳区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公办
17中国政法大学政法北京 昌平区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五院四系,省部共建公办

三:北京化工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北京化工大学仅次于西南交通大学,排名第21位,排在北京工业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20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市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21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公办
22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朝阳区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四: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聚焦支撑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立足京津冀、长三角等动力源地区,布局建设区域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新型外设科研机构,持续推动校地校企合作走深走实。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动与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中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共建创新联合体。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10余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

(相关数据统计日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