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南京邮电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2025-2022最新排名表)

更新:2024-12-10 17:56:31 赶考猫

2025年,南京邮电大学最新排名:南京邮电大学全国排名第116位,仅次于中央民族大学;江苏省内排行第16名,仅次于南京工业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34名,仅次于长安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排名全国第几位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南京邮电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南京邮电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南京邮电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南京邮电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南京邮电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85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85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386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292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195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 南京邮电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南京邮电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22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122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3122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2131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1137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3. 南京邮电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南京邮电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89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389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290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202184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理工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二:南京邮电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江苏省内高校排名中,南京邮电大学排在中国药科大学之上,仅次于南京工业大学,排第16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15南京工业大学理工江苏 南京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16南京邮电大学理工江苏 南京市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17中国药科大学医药江苏 南京市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公办

三:南京邮电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南京邮电大学仅次于长安大学,排名第34位,排在上海理工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33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市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34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市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公办
35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杨浦区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四:南京邮电大学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5个教学机构,在浦口区设有办学点,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61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3‰,国家一流专业2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1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一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课程86门;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暨“优胜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瑞萨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SIAM奖;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最高荣誉“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研电之星”、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数模之星”等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十四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0余项。办学81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27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健康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