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江苏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几位(2025-2022最新)

更新:2024-12-11 09:48:12 赶考猫

2025年,江苏科技大学最新排名:江苏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219位,仅次于广西医科大学;江苏省内排行第25名,仅次于南通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64名,仅次于武汉工程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几位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江苏科技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江苏科技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江苏科技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江苏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江苏科技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39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139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3137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2147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1156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 江苏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江苏科技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29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229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3215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2211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1217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3. 江苏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江苏科技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30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3130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2120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2021136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理工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二:江苏科技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江苏省内高校排名中,江苏科技大学排在南京财经大学之上,仅次于南通大学,排第25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24南通大学综合江苏 南通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25江苏科技大学理工江苏 镇江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26南京财经大学财经江苏 南京市省重点,研究生院公办

三:江苏科技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江苏科技大学仅次于武汉工程大学,排名第64位,排在西安科技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63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市省属,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64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65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四:江苏科技大学简介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在第三方评价机构USNews2023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30位,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列中国高校第137位。

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船海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船级社、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挪威、葡萄牙、印度、日本、韩国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获省教育厅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工作A+等次,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现有硕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博士层次联合培养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省“十四五”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国际化品牌专业各1项。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承办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坚持“育人为本、责任为先、公平为上、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我国船舶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师生为中心”,走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全面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注:主要数据截止更新日期为2023年1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