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不是一回事。“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十六年试点经验,充分借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的。与以往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的是为加强我国的基础学科研究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因此简称为强基计划,其中的“基”就是指基础学科。
自主招生,别称自主选拔,是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于2003年启动试点,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且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
那么自主招生与强基计划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区别1:选拔定位不同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区别2:招生专业不同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区别3: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
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区别4:录取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区别5:培养模式不同
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简而言之,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简单升级,而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可以说强基计划既吸收了此前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创新的招生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