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招生吗?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华中科技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黑龙江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黑龙江招生的!2024年华中科技大学在黑龙江一共招生21个专业,共计划录取65人。
一、华中科技大学2024年在黑龙江招生计划
1、物理类:金融工程(计划数2人)、物理学类(计划数2人)、机械类(计划数2人)、能源动力类(计划数2人)、电子信息类(计划数5人)等一共19个专业,共计划招收61人。
2、历史类:经济学类(计划数2人)、外国语言文学类(计划数2人)等一共2个专业,共计划招收4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华中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金融工程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物理学类(包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机械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能源动力类(包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子信息类(电信学院)包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3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子信息类(集成电路学院)包含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未来技术实验班)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自动化类(创新实验班)包含人工智能、自动化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自动化类(包含人工智能、自动化、智能医学工程)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计算机类(计算机学院)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 4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软件工程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网络空间安全(启明实验班)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临床医学(八年制)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临床医学 | 3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麻醉学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医学影像学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儿科学 | 3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预防医学 | 3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药学类(包含药学、药学(创新实验班)临床药学(五年制)) | 6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化学类(包含化学、应用化学) | 3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材料类(包含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 | 5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3 | 化学 |
黑龙江 | 历史类 | 本科批 | 经济学类(包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 2 | 不限 |
黑龙江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英语(含国商辅修学位)、翻译、日语、德语、法语:招英语、日语、德语、法语考生) | 2 | 不限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华中科技大学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地,拥有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