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黑龙江招生吗?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黑龙江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黑龙江招生的!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黑龙江一共招生7个专业,共计划录取105人。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在黑龙江招生计划
1、物理类:工科试验班类(计划数72人)、理科试验班类(计划数14人)、工程力学(计划数3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划数2人)、人工智能(计划数2人)等一共6个专业,共计划招收99人。
2、历史类:社会科学试验班(计划数6人)等一共1个专业,共计划招收6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黑龙江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科试验班类(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包含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感知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交通运输、空间科学与技术;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科试验班类(医工交叉试验班)包含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含协和医班、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3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感知工程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官网 | 29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科试验班类(航空H航天类)包含智能飞行器技术、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官网 | 35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理科试验班类(中法工程师学院)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 | 4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理科试验班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应用物理学、化学等、具体方向详见学校招生官网) | 10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程力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含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 | 3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人工智能(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飞行器动力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 | 2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飞行器动力工程(国际合作专项)中外合作办学、与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2+2'联合培养、双学籍、双学位、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可转专业 | 4 | 化学 |
黑龙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工科试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航空试验班)包含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联合培养、本科阶段不可转人北京市各校区设立的学院学习 | 3 | 化学 |
黑龙江 | 历史类 | 本科批 | 社会科学试验班(包含经济学、行政管理、英语、翻译、法学) | 6 | 不限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突出“四个面向”,坚持“四大”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着力强化纵向创新链、横向交叉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副主任单位承建2个国家实验室,参与8个国家实验室建设。获批建设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牵头建设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另有1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4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牵头承担“机载”“高分”等百余项重大任务,在无人机、增材制造、发动机叶片涂层、紧缩场、电磁兼容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啃下“硬骨头”,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十五”以来,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80项,2004年以来获得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在《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持续发表科研成果。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发动机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