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河北招生吗?今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河北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河北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河北招生的!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河北一共招生20个专业,共计划录取95人。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年在河北招生计划
1、历史类: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数6人)、法学(计划数4人)、新闻学(计划数4人)、教育学(计划数5人)、学前教育(计划数5人)等一共10个专业,共计划招收48人。
2、物理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划数7人)、环境科学(计划数2人)、物理学(计划数5人)、化学(计划数7人)、生物科学(计划数6人)等一共10个专业,共计划招收47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河北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八协计划,招加试蒙古语文考生(八协计划) | 2 | 化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环境科学(八协计划,招加试蒙古语文考生(八协计划) | 2 | 化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物理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化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化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7 | 化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生物科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6 | 化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化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地理信息科学(师范类;八协计划,招加试蒙古语文考生(八协计划) | 1 | 地理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地理科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地理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不限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心理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不限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会计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4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6 | 政治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法学(八协计划,招加试蒙古语文考生(八协计划) | 4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新闻学(八协计划,招加试蒙古语文考生(八协计划) | 4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教育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学前教育(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6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日语(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网络与新媒体(呼和浩特市) | 5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历史学(师范类(呼和浩特市) | 5 | 不限 |
河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广播电视编导(师范类(按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 | 3 | 不限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内蒙古师范大学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学校。1951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于1952年在乌兰浩特市建设内蒙古师范学院并招生。1954年8月,学校西迁至呼和浩特市,与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列为自治区重点高校。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8个。其中,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应用数学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自治区众创空间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14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个,自治区社会科学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高校新型智库1个,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等7部委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