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南民族大学在安徽招生吗?今年西南民族大学在安徽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西南民族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西南民族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安徽招生的!2024年西南民族大学在安徽一共招生23个专业,共计划录取55人。
一、西南民族大学2024年在安徽招生计划
1、历史类:法学(计划数2人)、会计学(计划数2人)、金融学(计划数2人)、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数2人)、汉语言文学(计划数2人)等一共10个专业,共计划招收22人。
2、物理类:法学(计划数2人)、会计学(计划数2人)、建筑学(计划数3人)、财务管理(计划数2人)、市场营销(计划数2人)等一共16个专业,共计划招收33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西南民族大学在安徽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西南民族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法学 | 2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会计学 | 2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建筑学(5年) | 3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财务管理 | 2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市场营销 | 2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 | 2 | 不限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人工智能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动物科学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药学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 | 化 |
安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生物技术 | 2 | 化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法学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会计学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金融学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人力资源管理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历史学类(含: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英语 | 2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民族学 | 3 | 不限 |
安徽 | 历史类 | 本科批 | 哲学 | 3 | 不限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西南民族大学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普通高校,国家民委、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邓小平同志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委主任王维舟为首任院长。2003年学校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3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7年、2020年连续两届荣膺“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近年来,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8个省区市在内的30多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记功集体”。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5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600余人次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