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浙江招生吗?今年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浙江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各专业2024年在浙江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浙江招生的!2024年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浙江一共招生32个专业,共计划录取88人。
一、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4年在浙江招生计划
综合类:公共管理类(计划数2人)、核工程类(计划数6人)、水利类(计划数2人)、能源动力类(计划数5人)、外国语言文学类(计划数2人)等一共32个专业,共计划招收88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浙江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选科 |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专业) | 2 | 史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核工程类(含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 | 6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水利类(含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 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能源动力类(新能源)(含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 5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翻译专业) | 2 | 史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3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电子信息工程 | 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通信工程 | 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7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氢能科学与工程 | 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人工智能 | 1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自动化 | 4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机器人工程 | 1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软件工程 | 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网络空间安全 | 2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金融学 | 6 | 物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工程管理 | 2 | 物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工商管理 | 3 | 物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会计学 | 3 | 物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供应链管理 | 1 | 物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法学 | 2 | 史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网络与新媒体 | 2 | 史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1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应用物理学 | 1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1 | 物和化 |
浙江 | 综合类 | 一段 | 碳储科学与工程 | 2 | 物和化 |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三、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是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学生竞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现有2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