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 > 招生计划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河南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更新:2025-03-21 16:25:58 赶考猫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河南招生吗?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河南招生专业有哪些?每个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是多少?以下为赶考猫整理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河南招生计划表,欢迎参考!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河南招生计划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新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今年是面向河南招生的!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河南一共招生7个专业,共计划录取154人。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在河南招生计划

1、文科:社会科学试验班(计划数13人)等一共1个专业,共计划招收13人。

2、理科:工科试验班类(计划数109人)、网络空间安全(计划数3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划数2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划数3人)、化学(计划数3人)等一共6个专业,共计划招收141人。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者查询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

二、20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河南招生计划表(最新)

以下招生计划表包含: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选科要求等,实际录取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请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发布的最终招生情况为准!

招生省份科目批次招生专业计划人数
河南理科本一批工科试验班类(中法航空试验班)(包含专业: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办学地点:杭州;单列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联合培养、本科阶段不可转入北京市各校区设立的学院学习)7
河南理科本一批网络空间安全(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3
河南理科本一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蓝、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予录取)2
河南理科本一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3
河南理科本一批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办学地点:沙河校区;含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不招色盲、色弱考生)3
河南理科本一批理科试验班类(中法工程师学院)(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7
河南理科本一批理科试验班类(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信息安全、应用物理学、核物理、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办学地点:沙河校区)14
河南理科本一批工科试验班类(医工交叉试验班)(包含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含协和医班、不招色盲、色弱考生)5
河南理科本一批工科试验班类(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包含专业: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感知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交通运输、空间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3
河南理科本一批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感知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44
河南理科本一批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包含专业:智能飞行器技术、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办学地点:沙河校区)50
河南文科本一批社会科学试验班(包含专业:经济学、行政管理、英语、翻译、法学;办学地点:学院路校区)13
赶考猫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萌发于民族觉醒之时,诞生于国家奋发之际,成长于民族复兴之中。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航天报国,再到服务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建设,学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培养一流人才,打造国之重器,始终奋进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前列。100位两院院士和25万余名优秀建设者从这里走出,践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谱写出了一篇篇培育栋梁、为国铸剑、追求卓越的绚丽华章。

相关文章